“不论……都……”的语义分析
[Abstract]:Existing views put "whatever." Its meaning is interpreted as unconditional relation, which does not reveal its true semantic connotation and lacks generality. Starting from the logical meaning, this paper gives the reasoning structure and then obtains the whole meaning of the structural formula "expressing certainty",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necessity of certain result, without exception,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will. Finally, "whatever."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its semantic gener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忠良;“无论……都”复句及其承载的逻辑意义[J];东疆学刊;1990年03期
2 汤贤均;“无论P,都q”句式的表述问题[J];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夏年喜;;逻辑学、语言学与信息科学——论自然语言逻辑的学科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黄启庆;尹海良;;现代汉语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音变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沈云佳;论《呼兰河传》中的ABB式色彩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汪锦绣;;《新编现代汉语》疏误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淑娟;黄国华;;“可”是不成词语素吗?——兼谈“可”的意义与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熊瑜;;赣语樟树方言中“得”字的意义和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姣;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敏姿;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尹方园;“VA”动结式表层语义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东明;论理念的宇宙论意义、本体论意义和逻辑意义[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2 王学启,罗忠明;浅谈科技英语逻辑意义上的反译[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1997年01期
3 高萍;也谈NOT的句表位置与逻辑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4 陈辉辉;;解读孔子的逻辑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陈国亭;汉俄语中某些判断句的逻辑意义和交际形式的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1期
6 葛润林;试说“除非”的用法及其逻辑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史荣光;;“X比Y还W”的结构语义分析——兼与殷志平同志商榷[J];汉字文化;1997年01期
8 王景萍;“并”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并且、而且”的异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徐仙兰;科学语言规范及其基本特征[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蒋宗霞;;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君;康巧茹;;从语言逻辑角度对法律规范词“必须”与“应当"的界定[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2 王丽娟;王文光;;孔子正名思想的社会意义及其逻辑意义[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3 陈银科;;非陈述句的语义分析[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4 苏向荣;;论政策过程论辩转向的逻辑意义[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潘新玲;;我的地盘——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及其左邻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王美娟;;矛盾修辞法的语言学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贾君枝;刘焘;李景峰;;基于Web保险信息的语义分析初探[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8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浅谈[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董文莉;孟洛明;;XML网管接口一致性测试中XML解析器的开发[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高路;杨玉芳;;口语语篇中语句焦点确定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涤明;收购物卡等同现金的逻辑意义[N];宁波日报;2011年
2 迟晓春 译;第一生命联合IBM 共同研发语义分析解决方案[N];中国保险报;2010年
3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4 刘伟;因明学的因三相论和它的逻辑意义[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5 刘仁;“语义分析”升级专利机器翻译[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6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7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蒙动;0岁教育期我们不能再忽略[N];中国邮政报;2005年
9 许红洲 王郢;北京:簋街何以醉食客[N];经济日报;2003年
10 ;网络世界的“后门”[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佟福奇;条件关系范畴的语言表达[D];吉林大学;2012年
3 余继宏;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家具形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由丽萍;构建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顾志伟;面向结构化数据的视频检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刘媛;视频搜索结果的重排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姜红;与陈述、指称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洪淼;现代汉语连动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尔清;基于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文法的句法和语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宣宇;基于主题会话的语义分析工具的研制[D];湖南大学;2005年
2 谢慧萍;现代汉语动词表层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3 梁良;异种程序设计语言间的翻译模型设计及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利霞;微型数据库引擎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明芹;AB式象声词的重叠形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阮贵义;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贺阳剑;基于格语法和VerbNet的问答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简榕蓉;现代汉语动词计量的语义分析及教学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肖伟;基于语义的BLOG社区文本倾向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宋光鹏;文本的情感倾向分析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27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2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