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动词“非”固定格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1 18:42
【摘要】:本文选取前人研究较少的动词的“非”的固定格式个案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先对动词“非”的古汉、现汉的义项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句法、语义从表具体动作行为到表示不属于某一范围的虚化过程及其在固定格式中的体现。然后着重对现代汉语动词“非”的四个固定格式主要从格式义、句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非X所Y”的格式义分为两类,对其语义、语用层面的分析主要是以其格式的结构分类为主线的。语用方面从焦点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不同结构的“非X所Y”格式的不同焦点,在具体语境下有时格式的焦点和句子并不完全一致。 “非X非Y”格式是汉语中表示多种否定意义的特殊格式。其意义分为四类,对其语义、语用方面的分析均是以这四类意义为主线进行研究的。句法上具有序列性,根据序列特点其格式的焦点分为四类。 “非X即Y”格式的格式义可以分为三类,对其语义、语用方面的分析主要是以句法上的三种结构即并列选择结构、同位结构和偏正结构为主线的。结构不同,其语用焦点也不相同。 “似X非Y”(X=Y)的格式义是突出第三种状态;语义方面主要考虑具体语境下的语义及其感情色彩;语用方面主要考察格式的焦点,分为突出第三种状态、突出“非X”的成分两种情况。当“似X”中的X为词,“非X”中的X为“真X”或者“很X”时,“似X非Y”格式的焦点为中间状态焦点。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2 李春红;试谈报刊语言教学中的固定表达[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4 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5 J.L.Packard ,杨亦鸣 ,余光武;《汉语词法:语言学和认知的研究》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6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7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8 刘天堂;汉语紧缩句探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徐时仪;论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董秀芳;跨层结构的形成与语言系统的调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2462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62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