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作为一种言谈智慧——简论维柯的广义修辞学思想
[Abstract]:Vico's rhetorical though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arly six speeches and the seventh speeches from 1699 to 1707. Throughout its theory, in the efforts to improve its subject realm, in the attempt to combine with literature, politics, law, history and other fields of humanities, it shows a broad perspective and position of rhetoric. Vico tries to jump out of the stereotype of dividing disciplines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ploring human wisdom, in the wide-angle vision of establishing the subject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bserving the whole soul ability of human beings, he re-examines and orientates rhetoric. Vico's promotion and attempt to rhetoric may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breakthrough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rhetoric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谭学纯;修辞学研究:走向大视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林东;;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三解——兼论弗兰西斯·培根的宗教观对其知识观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陈汝东;;论以修辞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刘晓燕;;中国视觉修辞研究的进路[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赵慧;;由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色看修辞[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5 江结宝;;关于修辞学的边缘化问题[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崔晖;;维柯论历史科学的可能性[J];前沿;2008年08期
7 黄蕾;;神学还是人学?——关于维柯历史哲学中的神与人的冲突[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雷武锋;;论维柯的诗性开端思想[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徐国利;黄蕾;;维柯论历史学的科学性及历史研究——兼论维柯史学思想的现当代意义[J];学术研究;2010年02期
10 刘阳;;文学“诗性”的语义学考察——以新时期中国文学研究为背景[J];学术月刊;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3 庄振华;黑格尔的历史观[D];复旦大学;2010年
4 陈祥勤;略论马克思的“普遍历史”思想[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关景媛;以人的诗意的在为出发点的浪漫主义教育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丹霞;刘勰与《文心雕龙》的修辞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修辞学研究》(第八集)[J];修辞学习;1999年03期
2 朱静仪;构建新的修辞学学科体系——《修辞学纲要》评介[J];语文建设;1991年09期
3 朱星;对修辞学研究说几句门外闲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4 李秀明;缪俊;;修辞学的转向——复旦大学首届修辞学沙龙综述[J];修辞学习;2006年01期
5 李军;李娟;;广州地区高校修辞沙龙综述[J];修辞学习;2006年05期
6 傅绍良;一本揭示修辞行为内在动力的好书——评叶南的《信息修辞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7 谭学纯;;《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序[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钟玖英;20世纪的江苏修辞学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沈家煊;;谈谈修辞学的发展取向[J];修辞学习;2008年02期
10 微雨竹;;“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第二届年会暨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明年召开[J];修辞学习;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其温;;辞章学研究部分评介文章目录索引[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鞠玉梅;;关于修辞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秦旭卿;李胜昔;;《修辞学通论》:理论修辞学的科学化和精致化[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施发笔;;试探王希杰修辞学思想的发展轨迹[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炯;;修辞学界的江苏学派[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郑颐寿;;简评台湾修辞学研究之“广”与“深”[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钟玖英;;零度偏离理论研究述评[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徐学会;;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观[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丹晖;戴军明;齐爱霞;杨琳;印园园;;王希杰先生修辞学思想座谈会会议纪要[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丹晖;戴军明;齐爱霞;杨琳;印园园;;王希杰先生修辞学思想座谈会会议纪要[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山东;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举行首届年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谭学纯;历史与修辞相遇[N];光明日报;2005年
3 晓白;汉语也有风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透视“话语不作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透视“话语不作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志英;从修辞的角度重新审视理查斯的“意义理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芸;现代维吾尔语动词的配价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09年
3 丁小静;儒墨语言理论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佑丰;《容斋随笔》的修辞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刘旭琴;古代文字狱之修辞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温都胡;汉语和蒙古语比喻格的特点及翻译表达法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邱敏;《中国日报》拉萨3·14暴力事件报道的修辞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王静;隐喻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林晓飞;新闻话语的修辞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郎佳;谈换喻对隐喻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6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7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