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注何为——论译注的多元功能
[Abstract]:As far as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concerned, as a subtext, translation notes have multiple functions. It can not only serve the readers and help them grasp the translated works more comprehensively, but also provide valuable literature for the professional readers, including translators and comparative literary scholars, to study the acceptance of the translated works in the recipient language. It can als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ranslators to construct their own cultural identity through ways other than the text. Therefore, although the translation notes seem insignificant, they can make a lot of differenc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编号:201101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钧;论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度[J];外语教学;1990年02期
2 喻云根;李学经;;文艺美学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作用[J];外语研究;1990年03期
3 马红军;刘仕敏;;翻译史研究的新作——《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研究》读后[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年03期
4 ;翻译赛一等奖常年空缺,浮躁心态造“快餐译文”[J];新作文(高中作文指南);2011年03期
5 喻云根;李学经;;关于文学翻译系统分析的几点思考及在教学中的实践[J];外语研究;1988年02期
6 谢云才;;文学翻译中传神说概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年03期
7 王军;文学翻译与审美体验[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4期
8 赵晓玲;;浅论文学翻译风格的可译性[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Z2期
9 ;本期聚焦[J];中国翻译;2007年03期
10 张帅;;文学翻译中意象的改变和叛逆[J];作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美霞;;认知功能视野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王洪涛;;“社会翻译学”的名与实——兼论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未来发展趋势[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宏印;;文笔、译笔与翻译笔法[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章宜华;;双语词典翻译的等值原则——兼谈双语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区别[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姜秋霞;;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吉灵娟;;论文化翻译与文学翻译的意境传达[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彭永爱;洪文翰;;语境功能与话语中语义认知效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马一宁;;再论翻译写作学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周士君;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文学翻译应成为“文化驿马”[N];文学报;2009年
5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6 朱振武;关于文学翻译的几句大实话[N];文艺报;2011年
7 姜小玲;文学翻译成“银发工程”[N];解放日报;2004年
8 段祖贤 舒芳静;文学中译西 已成一道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山;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任重而道远[N];文艺报;2010年
10 李洋;文学翻译何以后继乏人[N];北京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3 胡剑波;冒犯称谓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6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禹一奇;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交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玲;论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D];苏州大学;2005年
2 费琼娟;文学翻译中形与神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许敏;从改写理论解读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福娟;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D];苏州大学;2006年
5 王改霞;读者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刘君婉;功能加忠诚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7 李康熙;从符号学角度分析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韦维;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翻译[D];广西大学;2008年
9 游海霞;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之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10 吴含;叛逆的艺术,创造的美[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93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9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