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观照

发布时间:2019-09-18 17:45
【摘要】:以符号学的观点观照,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号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各种成果及人类存在的意义。语言文化研究与符号学密不可分,二者的接缘和碰撞是一种趋势,以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关注点,以两个模式化体系的同构性特征为参照,以广泛的对话为立场,以符号域的动态平衡观为依托,寻求符号学切入语言文化研究的契合点,进而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索语言文化研究,必然会使语言文化研究获得理论支撑和视域拓展。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06JJD740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公礼;语用信息论与语言信息传播文化形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蒋述卓,李凤亮;对话:理论精神与操作原则──巴赫金对比较诗学研究的启示[J];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维新;;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李夏慧;走向生命对话——教育的理想追求[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李宝庆;靳玉乐;;试析对话教学的基本理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01期

4 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6 李盛涛;徐光淼;;从《孤独者》看鲁迅小说的对话性[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7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程小平;对话与存在——略论巴赫金诗学的存在主义特性[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刘铁芳;从独白到对话: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10 吕斌,李国秋;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顺铭;;“偷拍”与“疯狂”:一种病理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金科芳;;符号学视角下的英语词条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舒红;;关于地理空间认知[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陈传文;余静贵;;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心理学分析[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朱建刚;;狂欢:一种颠覆的基调——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狂欢化主题[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6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夏中华;;话语的冗余与辞格的形成——列日学派的辞格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阐释[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5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小琴;以私语的方式寻求对话[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孟祥英;语感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春毅;双重诗学的穿越[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玉娥;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阅读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晓玲;中学语文游戏性教学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桂滢;儿童文学翻译的对话性[D];武汉大学;2005年

8 陈秋;斑驳错杂 相融共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立群;即时通讯工具(IM)教学的应用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成慧;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新闻访谈中不对称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公礼;语用形式化与话语信息量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张杰;批评的超越——论巴赫金的整体性批评理论[J];文艺研究;199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蕾蕾;;雪碧品牌广告的符号学透视[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Patricia C.Arkin ,郑伟波;论功能语言学理论集大成者米歇尔·A·K 韩礼德的语言观[J];语言与翻译;1992年04期

3 杨信彰;评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4 翟丽霞;当代符号学理论溯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金安;符号学与跨文化交际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6 鲁玉玲;谈朱莉亚·克莉丝蒂娃的符号学理论[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翟丽霞,梁爱民;解读现代符号学的三大理论来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1期

8 吴晶;社会符号学在翻译中的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陈辉;符号学视角中的颜色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2期

10 李鹂;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杨锡彭;从符号学角度再谈名与实[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林;汉字“整形”务必慎重 生僻地名应设“字表”[N];南方日报;2009年

4 新华社记者 谢樱 明星;汉字“整形”有理无益?[N];文汇报;2009年

5 记者 谢樱 明星;汉字“整形”争议折射文化话语权之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李景端;空缺的不是翻译奖,是对劣质翻译的问责[N];光明日报;2010年

7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周光庆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开拓词汇研究须“高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夏中华 渤海大学中文系;言语交际学与语用学分立而不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亚萍;体裁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3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吴碧宇;汉语句子话题链的认定及其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春平;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符号学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刘志强;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对语用学起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漾;东巴文字图形符号的解析及对图形设计的启发[D];江南大学;2009年

4 吴静;论翻译中意义的流失[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旦增曲扎;从符号学角度论文学翻译问题[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杨智慧;英汉语字形和字义象似性对比[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垠;从符号学视角探析文化中的无意识现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程子砚;从符号学视角论译文意境对原文意境的辩证再现[D];吉林大学;2007年

9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小仙;篇章翻译中的语境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7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37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