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去声调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重奇;;新发现闽北方言韵书《六音字典》音系研究[J];中国语文;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辉;;新中国建国初期福建剿匪斗争研究[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陈硕;;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与保护信息系统的研究探讨[J];福建建筑;2006年02期
3 谷桂秀;;对南平市工业改革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12期
4 陈朝阳;陈志厚;吴平;熊德中;刘雪刚;陈星峰;;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5 缪建泉;陈瑞云;;福建地道药材的历史变化与现状[J];海峡药学;2009年08期
6 黄鸿山;王卫平;;从“教养兼施”到“劳动教养”:中国劳动教养制度起源新探[J];河北学刊;2010年03期
7 杨文棋;促进泉州海丝专项旅游持续发展的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陈芳萍;;推进闽北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06期
9 杨文棋;促进泉州海丝专项旅游持续发展的探讨[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10 王予霞;;闽西地方戏剧与社会经济互动之关系[J];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硕;;基于深描海量资源的城市文化WEBGIS设计[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彭维斌;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D];厦门大学;2009年
3 王爱平;宗教仪式与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7年
4 祁刚;八至十八世纪闽东北开发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青青;福建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2 张峰;南平市城市风貌特色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齐玲;门与婚俗[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赵海林;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建超;明清时期“烧梵塔”游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金财;风水与晚清福建教案[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义;民国时期福建霍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静;上山下乡与福建城市化进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爱民;福建森林狩猎场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李洪光;药用植物马蓝和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宛如;北京方言本字考[J];方言;1979年03期
2 董志翘;试论郭璞注释的成就[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余伟文;;对一些广州话本字的考证[J];开放时代;1984年03期
4 谭步云;;酡[J];开放时代;1987年04期
5 周祖谟;《新集古文四声韵》与《集古文韵》辨异[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01期
6 王大庆;;中古重纽问题简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7 宋均芬;;明本《诗辑》音注中的术语“韵”“协韵”“从韵”研究[J];汉字文化;2010年01期
8 罗韵希;;四川方言中保留的古语[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9 游尚功;;司马贞《史记索隐》声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 蒋希文;;徐邈反切系统中特殊音切举例[J];中国语文;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广韵》异读研究述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洁;;《四声篇海》所引《馀文》切语与《广韵》小韵比较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李静;;《广韵韵图》补正[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王玉祥;;论明代中叶的皇权之争[A];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申浩;;明清江南城乡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从城隍、解钱粮等信仰活动谈起[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林丽月;;明代禁奢令新探[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廖心一;;刘瑾“变乱旧制”考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8 区志坚;;民间团体成为传统学问南移与知识普及化的桥梁——以香港学海书楼的发展为例[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海英;;日用类书中的“商书”——析《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10 岳婕;;明代浙江词韵中的广韵山摄字[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志峰;让每一个山里孩子都拥有一本字典[N];重庆日报;2011年
2 台湾作家 杨照;字典与开放社会[N];南方周末;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字典虽小意义大[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珊珊;“一本字典”凝聚艺术家的爱心[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潘晓凌 实习生 范承刚 本报特约撰稿 雷磊;新话字典[N];南方周末;2010年
6 受访者 黄成稳 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编辑室资深编辑 采访者 王东 商报记者;品牌字典是这样炼成的[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7 特派记者 乔晓莹 蒋秋;建议国家将字典纳入免费教科书[N];广西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雪钦;爱在四月天[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曹小武;他们的手上还缺一本字典[N];江西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春梅 王新荣;将公益进行到底[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学能;图像的稀疏字典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红;《切韵指掌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郭素红;明代经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4 孙强;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于建松;早期韵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1997年
8 马君花;《资治通鉴音注》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仝小琳;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会兵;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皓;徜徉于出处之间[D];苏州大学;2005年
2 刘文丽;《广韵声系》牙音字分类校释[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戴文晔;社会与个性的冲突—祝允明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孙彦;《说文解字》的字典性质及其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5 史俊;《广韵》异读探讨[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李铁晓;陈铎散曲作品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岳宗霞;明代的河套问题[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翟凤文;统计与字典相结合的中文分词[D];吉林大学;2005年
9 邹茜茜;《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字头释义的比较[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吴洁;《四声篇海》所引《馀文》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3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