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关于汉英交际中的语码转换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6 13:20
【摘要】:这篇论文是基于Myer's scotton的标记理论模式完成的。该研究调查了在不同情境下的中英文语码转换的功能。主要研究对象是双语社团中学习汉语的肯尼亚人,分析了在这一社团中的标记理论模式和语码转换的功能,具体如下:引证、澄清、婉言、幽默、填补空缺、流行、社会认同和扩展。标记理论模式在这项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人们倾向于在不同的情况下,因不同的原因来使用语码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若颖;;大学生口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6期

2 武金峰;论双语社会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镡冬玲;语码转换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4 张秀芹;语码转换在二语习得者日常会话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廖桂蓉;;网络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7 许之所;郑晓曦;;手机短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2期

8 严敏芬,戴雅丽;语码转换和跨文化语用学因素[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李楚成;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10 张丽;语码转换综述[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恬;;试论当前中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与换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情境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谢书书;程利国;张积家;;语言态度对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董黎君;;遗漏节点的不完整线图补线和标记[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包通法;;论美学体认的诗性思维与标记理论唯理译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陈玉珍;;英语学习词典的结构主义解读[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谢小芳;“三尺讲台”写春秋[N];大连日报;2011年

2 俞玮奇 徐大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展示双语学研究最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蔡虹;普通话推广大潮:方言的挣扎[N];北京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牟章;英汉标记现象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李本星;部分K空间采样MR快速重建与相位解缠绕[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黎昌抱;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刘禀诚;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云彩霞;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迟小琳;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虹;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宋琦;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丽霞;BBS会话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向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胡经纬;双言背景下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利平;大学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慧美;多语者奇偶数语码转换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旗;话语与青年: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分析《校园王》中的语码转换[D];中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6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6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c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