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产出中概念通达度对位置加工的直接作用——来自汉语名词并列结构的实证证据
【图文】:
受试产出的句子中“+ -”句显著多于“- +”句(z=2.615),证明生命性因素对名词并列结构的内部词序有显著作用。图片呈现顺有显著效应(χ2(5)=13.656,,p=.018),证实了序列位置效应的存在,即不序条件下的生命性效应有显著差异。从图1可清晰地看出,第一轮的呈现顺序对于生命性效应有显著影响(即出效应):当有生命性图片先于无生命性图片出现时(条件i、iii和iv),生命性反呈现顺序条件(条件和)下要大。我们合并了条件下的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冬梅;;简化字“发”及其两个繁体字“v|”“氷”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2 杨道沅;扶良文;;计算机汉字系统的高效词库结构设计[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3 张力为,丁雪琴,高潮;赛前情绪与生活满意感及注意指向的相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胡天华;关于“○”[J];编辑学报;1995年04期
5 陈慧;汉字加工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谭晓平;常德方言动词语义配价初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旭刚,彭聃龄;词汇判断中汉语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8 张仙峰,闫国利;大学生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9 郑述谱;与词典类型有关的几个问题[J];辞书研究;1998年02期
10 苏新春,顾江萍;“人”“机”分词差异及规范词典的收词依据──对645条常用词未见于《现汉》的思考[J];辞书研究;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顾安达;孟素;;《简易汉德学生字典》的概念及构成[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万丽;;试析 P.C.T’ung & D.E.Pollard《汉语口语》课本的几个特点[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苏新春;;对外汉语词汇大纲与两种教材词汇状况的对比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4 华清泉;曹永茂;周晓娓;王志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汉语声调识别[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5 干红梅;;词语结构及其识别对汉语阅读中词汇学习的影响[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6 王海峰;;离合词语义特征及其认知动因刍议——基于大型语料库基础上的考察[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7 史迹;;试论欧美学生汉字学习的潜在问题[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张新丰;汽车智能电器系统[D];清华大学;2009年
4 宗守云;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丁志丛;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使用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曹漱芹;汉语自闭症儿童视觉性语义理解机制的探索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崔红花;汉韩日体词修饰词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武文杰;现代汉语视觉行为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石慧娜;《南方周末》(2007年度)使用新词语情况的考察[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杜郎璇;对外汉字教学中字词理据的文化解读[D];河北大学;2009年
5 唐琴;《HSK大纲》甲乙级双音复合词所涉字、语素、词关系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高凯敏((?)/KAY KHAING MYINT);汉缅语四音格词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美才;字本位和词本位教学法对留学生汉语字、词习得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杨林;对外汉语教学《初级汉字表》研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刘佳;《儿女英雄传》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变化考察[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刘合柱;“感冒”多角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小力;;民族生汉语学习中语音语法功能的体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杨芳;;大学俄语写作初探[J];俄语学习;2010年02期
3 牛廷顺;;一字之差 谬以千里[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1期
4 刘婷婷;李开荣;;英汉词序异同的认知辨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琦;;《墨子》中指示代词“其”的用法探讨[J];考试(教研);2010年03期
6 高君;;网络新词“控”[J];语文学刊;2010年05期
7 莫恒阳;;语法填空答题方法[J];考试(高考·英语版);2010年05期
8 许艳平;;词义语法结合:语义特征研究的一种必然趋势[J];理论月刊;2010年05期
9 杨同用;;词的语法功能与语文辞书中兼类词的词性标注[J];汉字文化;2010年02期
10 但汉彪;杨蓓;;英文中词序和标点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聪连;;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谈语言魅力之所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2 张岩;;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胡小敏;;汉语动词作指称语的习得状况研究[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孙伯君;;简论西夏文“■”*djij~(2.33)的语法功能[A];西夏学(第五辑)——首届西夏学国际论坛专号(上)[C];2010年
6 舒静;;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节奏问题探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白显鹏;;论金朝初年“贰臣”文人词——以胡汉文化的碰撞对话为视角[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8 陈燕玲;;泉州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未完稿)[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杜鲁燕;苗振江;;基于语言模型的中文文本分类系统[A];第十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暨国际语音语言处理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筑莹;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意义[N];贵阳日报;2007年
2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赵万勋;生词听写与课堂组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晏乐安;从“又好又快”词序调整想到的[N];孝感日报;2007年
4 邵敬敏;不喜欢戴校徽的调皮学生[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5 赵永成;成语乱改成怪胎[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止敬;巧署笔名花样多[N];西部时报;2007年
7 马莉;少数民族学生学汉语难在哪[N];伊犁日报(汉);2007年
8 郭锋;李清照《词论》新解[N];光明日报;2006年
9 胡宗哲;还“油藏”的“藏”正确读音[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赵民望;环境资源压力逼迫地方经济转型?[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姜美花;客体敬语形态的消失和听者敬语等级的分化[D];延边大学;2010年
3 李来兴;宋元话本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李丽云;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美新;大新壮语形容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杨梅;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的交互阐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7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伟亚;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汉语句子理解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毋亚勤;指称方式及其认知状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邓劲雷;英语儿童的特殊疑问句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岩;关于格式化的“ヲ问题节”中“ヲ”语法功能的论考[D];燕山大学;2010年
2 麻欣;《后汉书》双音动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贾琼;兴县方言语法中的几个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敏;现代汉语列举类词语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义山;圆状量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延颖;双音节近义词并列连用现象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希全;“数+形+量”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娜;《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形容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程建伟;《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6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