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量式合成词的语法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04:22
名量式合成词由于其特殊性近年来逐渐被学界所重视,但因各家判定标准不一,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对这类词的内部结构、形成时间、发展规律等问题的讨论也就众说纷云。因此本文首先对学界现有的名量式合成词的判断标准进行甄别,保留普遍认同且合理的4条标准,并根据典型名量式合成词的特点新增加了 2条标准,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汉语大词典》中的名量式合成词共24个。接着对这24个名量式合成词进行历时考察,按照其形成的机制分为三组,描写出这类词整个的发展脉络,由跨层结构演变而来的名量合成词成词年代较早,有的魏晋时期已有,由偏正式合成词后一语素虚化产生而来的名量合成词大多到近代才成词,由类推产生而来的名量合成词也多是近代才成词。然后根据其演变的过程,分析这类词产生的动因,包括:①语言系统的相关变化,即量词功能悬空;②语音特点,即汉语的韵律特征和双音步特征的影响;③语用因素,即数量准则的运用;④认知因素,即转喻提供了可能。并根据发展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包括高频率律和常配律两大规律。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这类词争议最大的问题,即构词方式是什么进行了讨论,根据其形成的过程中量语素的功能特点,发现附加式最符合其特点。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
【部分图文】:
.(注:元代名量结构的“马匹”例证多达200多条,明清九万多条,而“马/匹”例证为??0,为了突显“马匹”成词的过程,上图则没有将元代及以后的例证统计在内。下同)??车两(辆):??
图2.2?“车两”各时期内部结构分布图??(注:宋以后仍有“车/两”,但己与表“车”的义项的“车两”分化,为了突出这??分化,图中便将宋以后“车/两”的使用数量算作零。)??
图2.3?“布匹”各时期内部结构分布图??米斛:??“米斛”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为:“指米粮”。而“斛”没有表??“米粮”的义项,只能是量词用法,因此“米斛”是名量式合成词。??《说文》:“斛,十斗也。”《庄子》:“为之斗斛以量之。”“斛”最??初是名词,是一种量器,可见其量词用法是直接从本义发展而来的。从本文整??理的语料来看,“斛”作为名词“米”的量词始于汉代,共有8例,如:??①岁给遗我药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汉?班固《汉书》)??②酬五十酿为准,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同上)??“米斛”最早并列使用的例证是在汉代,但此时不是一个词,而是“米??(一)斛”省略数词“一”的形式,“米/斛”是跨层结构,共搜集到1例,??列举如下:??③关中大饥,米/斛万钱。(师古曰一斛直万钱)(汉?班固《汉书》)??例3中的“米斛”不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斛”与后面的“万钱”属于??”“”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1689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
【部分图文】:
.(注:元代名量结构的“马匹”例证多达200多条,明清九万多条,而“马/匹”例证为??0,为了突显“马匹”成词的过程,上图则没有将元代及以后的例证统计在内。下同)??车两(辆):??
图2.2?“车两”各时期内部结构分布图??(注:宋以后仍有“车/两”,但己与表“车”的义项的“车两”分化,为了突出这??分化,图中便将宋以后“车/两”的使用数量算作零。)??
图2.3?“布匹”各时期内部结构分布图??米斛:??“米斛”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为:“指米粮”。而“斛”没有表??“米粮”的义项,只能是量词用法,因此“米斛”是名量式合成词。??《说文》:“斛,十斗也。”《庄子》:“为之斗斛以量之。”“斛”最??初是名词,是一种量器,可见其量词用法是直接从本义发展而来的。从本文整??理的语料来看,“斛”作为名词“米”的量词始于汉代,共有8例,如:??①岁给遗我药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汉?班固《汉书》)??②酬五十酿为准,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同上)??“米斛”最早并列使用的例证是在汉代,但此时不是一个词,而是“米??(一)斛”省略数词“一”的形式,“米/斛”是跨层结构,共搜集到1例,??列举如下:??③关中大饥,米/斛万钱。(师古曰一斛直万钱)(汉?班固《汉书》)??例3中的“米斛”不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斛”与后面的“万钱”属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晨溪;;个体量词“位”感情色彩的历时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年08期
2 徐蕴;;量词与名词相互选择制约的语义关系及其对英语量词翻译教学的启示[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3 李永;李冠男;;转喻在句法中的体现及其对语法化的作用[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陈冉;;量词“条”的产生及其发展[J];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陈勇;彭小川;;汉语量词范畴“去范畴化”现象考探[J];汉语学习;2015年01期
6 李艳惠;冯胜利;;“一”字省略的韵律条件[J];语言科学;2015年01期
7 崔山佳;;成语中的“量名”结构[J];汉字文化;2014年06期
8 李瑞;;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综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S1期
9 张加林;;关于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构词方式的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06期
10 包克菲;;汉语书文量词与图书形制的演变[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2841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4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