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字会》字际关系研究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崔世珍及《训蒙字会》
二、韩国朝鲜时期字书及《训蒙字会》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训蒙字会》的成书背景及编排体例
一、《训蒙字会》成书背景
二、《训蒙字会》收字原则及类目
三、《训蒙字会》编排体例
第二章 《训蒙字会》异体关系
一、异体字的界定
二、《训蒙字会》异体关系描写
三、《训蒙字会》异体关系分析研究
四、《训蒙字会》正俗关系分析研究
第三章 《训蒙字会》古今关系
一、古今字界定
二、《训蒙字会》古今字关系描写
三、《训蒙字会》古今关系分析研究
第四章 《训蒙字会》通假关系
一、通假字的界定
二、《训蒙字会》通假关系描写
三、《训蒙字会》通假关系研究
第五章 《训蒙字会》字际关系辨正
一、异体关系辨正
二、古今关系辨正
三、通假关系辨正
四、字际关系讹误辨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论韩国朝鲜时期汉字字典的整理与研究价值[J];中国文字研究;2015年01期
2 马乾;;汉字字际关系论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王平;;基于数据库的中日韩传世汉字字典的整理与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2014年01期
4 何华珍;;俗字在韩国的传播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5期
5 王晓平;;朝鲜李朝汉文小说写本俗字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王平;;《训蒙字会》俗称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2012年01期
7 井米兰;;韩国汉字及俗字研究综述[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井米兰;;《韩国俗字谱》人部俗字之类型特征——基于与敦煌俗字的比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金基石;;崔世珍与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文教育[J];汉语学习;2006年04期
10 韩容洙;韩国汉语教学概观[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江玲;韩国汉字和汉字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玳;朝鲜时代汉文写本异构俗字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7年
2 崔有镇;中韩常用汉字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宋民;韓國《新字典》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邢慎宝;《全韵玉篇》与宋本《玉篇》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刚;《训蒙字会》俗呼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徐新伟;中韩汉字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潘志刚;古今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89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8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