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手机短信在语言材料、修辞方式、风格特征等方面有其显著特点。非公文事务型短信主要用于娱乐、交流情感等,具有诙谐幽默、语体多样、文符交叉等特点。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手机短信 非公文事务型短信 语言特点 修辞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自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手机短信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手机短信作为“披着文字外皮的生活口语”,其特点既不同于一般的口语语体,也与传统的书面语体有着显著差别。可以说,短信已成为一种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建安;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语体学分析[J];修辞学习;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翠云;;手机短信中的修辞美学[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李艳华;;《庄子》寓言叙事谋略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3 刁生虎;;论庄子哲学语言的诗化特征[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蔡苏勤;;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4期
5 周求知;;短信语言初探[J];南方论刊;2006年05期
6 吴静;;手机短信节日祝福语篇的图式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倪晋波;秦国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根云;《庄子》变形艺术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莉莉;《吕氏春秋》中的寓言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3 贾延飞;短信文学综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旭洁;汉语商务(贸易)信函语体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肖捷飞;《庄子》寓言探微[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孟萌;唐代寓言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鲍鑫;数字时代的文学新生态:手机文学[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胡艳;庄子与维特根斯坦言说方式及比较[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力群;“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手机短信的语体分析(论文提要)[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01期
2 姚晓霞;;略论手机短信中语词与修辞的关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6期
3 郑燕萍;;小小“短信”乾坤大——手机短信修辞艺术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王红;浅析手机短信中的设歧[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张峰;手机短信写作简论[J];写作;2005年13期
6 马玉红;;手机短信的语言修辞[J];科技信息;2006年10期
7 康灿辉;;手机短信中的模因关照[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何玉兰;实用修辞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刘勇;;简论仿拟格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9期
10 雷芳;;手机短信中的“镶嵌”[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毛力群;;“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手机短信的语体分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曾海清;谌剑波;;论手机短信交际中的语言艺术[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祁艳;;手机短信中的“无厘头”[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民彤;提笔忘字时该问罪于谁[N];工人日报;2010年
2 文青;网络语言:亲子沟通新挑战[N];中国妇女报;2006年
3 《文汇报》“书缘”版编辑 谢娟;穿越“语词的密林”[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山西临汾市电视台新闻主播 刘艳;关于语言文字立法引发的一些思考[N];山西科技报;2004年
5 郝士宏;祝福语与修辞格[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吴m#麓;手机汉字:输入法背后的中外商战[N];北京科技报;2008年
7 金明鱼;“提笔忘字”呼唤汉字书写标准[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许民彤;要珍视我们的汉字[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刘开亮;改善语言生态 营造语言和谐[N];文艺报;2008年
10 记者 邢宇皓;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发布[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悦;173条拟误型手机短信的幽默生成机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关莉;手机短信息语言的衔接与连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唐定芬;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4 朱媛媛;中文手机短信的模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刘景秀;手机短信语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东芸;问候休闲类手机短信的语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席淑丽;手机短信的语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欣;手机短信语言使用状况与民众态度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靖;手机短信语言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李晶;“互文”型手机短信的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