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微博、微信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9:22

  本文关键词:微博、微信中的语码转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一种重要交际手段,已伴随着新技术的革新走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微博、微信在传播、交流的过程中主要以文本形式作为普遍的交际方式。微博,主要以交际者发布语段文字的形式,因而在发布语段的过程中,会出现英汉间的语码转换。微信,作为搭载在手机上的即时通讯程序,主要以互动式的聊天为主要功能,因而在发送文本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文字与表情符号间的语码转换。概括说,本论文所研究的语码转换类别包括:英汉语码转换、文字与表情符号间的语码转换。在对英汉语码转换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微博里的英汉语码换,包括句内语码转换、句际语码转换、附加语码转换,以及一小部分句内和句际语码转换叠加混用的情况。统计数据表明,句内语码转换是主要转换形式,句际语码转换、附加语码转换,以及句内和句际叠加的语码转换作为补充形式出现。句内语码转换中单词、词组作为主要形式出现,其中,名词、形容词、动词出现的频率最大,并且转换过程中的名词、动词都具有各自的转换特征。在具体转换中,英语是作为嵌入成份而出现,主体遵循的是汉语的表达规则。文字与表情符号间的语码转换,主要是从表情符号本身的性质进行研究。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辅助性的交际媒介,在交际过程中是表达一定交际意图的符号信息。研究还发现,英汉语码转换、文字与表情符号间的语码转换发生在微博、微信这两个不同的言语社区中,并且具有各自特点。英汉语码转换发生在微博这样一个开放、互动的言语社区中,交际者具备英语汉语的使用和转换能力,通过交际者间的相互交际与互动而形成的,发生在言语社区内部,显示交际者对语言使用规则的认同。文字与表情符号转换中形成的言语社区是在微信使用中,随着相互间的自然交往形成的一群人的共同特征,与交际过程中的交往密度有关,一般交际程度密切、熟悉的人之间会较多使用直白、简洁的表情符号。从社会语用功能角度而言,英汉语码转换、文字与表情符号间的语码转换,都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交际手段出现的,并且具有各自的语用功能。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主要是在填补语言空白、表现社会认同,以及对语言现实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实现的。文字与表情符号间的转换,本文则主要从表情符号本身的性质展开论述,认为其具有创设语境,表达简洁、构建亲密关系,缓和交际氛围的语用功能。在对语码转换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认同度上,由于对使用者自身语用能力的要求,文字与表情符号间转换的认同度要稍高于英汉语码转换。笔者认为,对语码转换这一新兴的语言现象应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它是伴随网络等新通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流行使用起来的。但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语码转换属于一种位于从属地位的辅助性的交际手段。
【关键词】:微博 微信 英汉语码转换 表情符号 语用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微博、微信概述9
  • 1.2 研究目的9-10
  • 1.3 研究现状10-13
  • 1.4 研究价值13
  • 1.5 研究方法13-15
  • 第2章 微博、微信中的语码转换的基本情况15-27
  • 2.1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15-23
  • 2.1.1 语料来源15
  • 2.1.2 话语结构分类15-19
  • 2.1.3 句内语码转换的形态及句法功能分析19-23
  • 2.2 文字与表情符号之间的转换23-27
  • 2.2.1 语料来源23-24
  • 2.2.2 从语言符号性质看24-25
  • 2.2.3 从语用学角度进行分析25-27
  • 第3章 语码转换的心理及言语社区分析27-35
  • 3.1 语码转换的心理过程27-29
  • 3.2 语码转换中的言语社区29-35
  • 3.2.1 言语社区的概念29-30
  • 3.2.2 英汉语码转换中言语社区的特点30-32
  • 3.2.3 文字与表情符号转换中言语社区特点32-35
  • 第4章 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35-45
  • 4.1 微博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35-40
  • 4.1.1 填补语言空白35-37
  • 4.1.2 表现社会认同37-39
  • 4.1.3 对语言现实的选择39-40
  • 4.2 微信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40-45
  • 4.2.1 创设语境41-42
  • 4.2.2 表达简洁、构建亲密关系42-43
  • 4.2.3 缓和交际氛围43-45
  • 第5章 语码转换中的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调查45-51
  • 5.1 调查内容45
  • 5.2 语言使用45-48
  • 5.2.1 语码转换中的语言使用年龄特征45-46
  • 5.2.2 英汉语码转换中的语言使用46-47
  • 5.2.3 文字与表情符号转换的语言使用47-48
  • 5.3 语言态度48-51
  • 5.3.1 英汉语码转换中的语言态度48-49
  • 5.3.2 文字与表情符号转换中的语言态度49-51
  • 第6章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57
  • 致谢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立平;;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蒋金运;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兰萍;语码转换及其社会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李刚;语码转换研究述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毕秋波;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微博、微信中的语码转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2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