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21:02

  本文关键词: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作为表频、表时、表序的一类副词,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由于时间副词语义空灵、句法独特、用法多变,加之尚缺乏系统、完整的时间副词研究,现有研究成果难以有效指导教学实践,因此,时间副词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论文选取《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等级词表中的18个甲级时间副词,以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8和2009学年汉语培训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共462份期末考试和课堂作文进行详细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其偏误类型主要是三种:遗漏、错序和误用,误加错误并不显著。通过深入分析得出,导致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留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语内负迁移作用,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对时间副词的本体知识了解不够,没有完全掌握时间副词使用特点。因此,本文第三章针对时间副词偏误以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从时间副词语义指向特征、时间副词的句中位置、时间副词的时体特征三个层面科学阐释时间副词的特质。最后,本文从三个平面的角度进行了时间副词教学设计,提出了小句教学法、搜索感知法、聚合分析法、汉外对比法、近义辨析法等五种教学方法。其中小句教学法和搜索感知法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将时间副词融入语境进行教学,让留学生在小句内体会句法知识,降低他们学习策略上的排斥心理,具有操作性好、实用性强的特点。 综上,本文基于语料,以服务对外汉语虚词教学为目标,着重阐释了留学生18个甲级时间副词使用偏误的原因,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进行本体研究,总结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旨在为时间副词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对外汉语 时间副词 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课题所属研究领域9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9-11
  • 1.3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1-13
  • 1.4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13
  • 1.5 创新点13-14
  • 2 留学生在时间副词使用中的偏误分析14-27
  • 2.1 偏误类型14-21
  • 2.1.1 遗漏15-16
  • 2.1.2 错序16-18
  • 2.1.3 误用18-21
  • 2.2 偏误的成因分析21-27
  • 2.2.1 语际负迁移22-23
  • 2.2.2 语内负迁移23-27
  • 3 面向留学生偏误的时间副词本体研究27-37
  • 3.1 时间副词在句中的位置28-32
  • 3.1.1 只用于主语后的时间副词29-30
  • 3.1.2 可用于主语前的时间副词30-32
  • 3.2 时间副词的语义指向特点32-35
  • 3.2.1 指32-34
  • 3.2.2 项34-35
  • 3.3 时间副词的时体功能35-37
  • 4 针对留学生的时间副词教学设计37-45
  • 4.1 依据三个平面的时间副词教学设计37-38
  • 4.1.1 针对句法的教学设计37
  • 4.1.2 针对语义的教学设计37-38
  • 4.1.3 针对语用的教学设计38
  • 4.2 时间副词的教学方法38-42
  • 4.2.1 小句教学法39-40
  • 4.2.2 搜索感知法40-41
  • 4.2.3 聚合分析法41
  • 4.2.4 汉外对比法41-42
  • 4.2.5 近义辨析法42
  • 4.3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2-45
  • 4.3.1 在生词教学中慎用时间副词套组教学42-43
  • 4.3.2 对使用频率不同时间副词应有相应教学目标和策略43-44
  • 4.3.3 针对不同水平的第二语言习得者要因材施教44-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A 时间副词"立刻"、"马上"辨析教案48-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0-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晓丽;;语用负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2 吕振华;张凤;;对外汉语视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晓颖;;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4 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年03期

5 周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朱科;王尧;;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艳芳;刘运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大家;2011年14期

8 廖小琴;;对外汉语教学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9 孙超;;认知理论在词缀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10 孙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浅谈“啦”的用法[J];华章;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语言大学 吴竟红;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文化素质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5年

2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居峰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征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 曲德林;面向网络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01年

8 文汉;北京语言大学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记者 郭晓虹;让汉语教学走向全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10 高雁;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贾改琴;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婧婧;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郭惠琴;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林燕;表延续义时间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灵霞;现代汉语短时时间副词用法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瑞晨;初中级留学生汉语时间副词偏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佩玉;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汉语“已然”类时间副词研究及教学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廖加丰;现代汉语时间副词来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季安锋;时间副词“老”、“老是”意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敏;“从来”“向来”“一直”的比较[D];河南大学;2010年

10 赖帆;时间副词“正”、“在”、“正在”与“着”共现与替换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49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f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