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05-19 01:02

  本文关键词: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汉语离合词中数量最多的动宾式离合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动宾式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和主要变化形式等方面的特征,来挖掘其在“离”与“合”两方面的特点,进而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对目前汉语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做了一些介绍。目前学术界对汉语离合词的研究为数不少,研究也逐渐深入,包括离合词的鉴定标准、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和扩展方式、离合词的发展趋势等,但这些问题还不很深入也不够具体,其中很多问题还没有达成一致,比如对离合词的定性和定量问题等,众说纷纭。诸如此类的离合词本体研究中就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理论研究的欠缺,使得对外汉语教师在处理离合词问题上无所适从。特别是全面、系统、具体研究离合词的文章很少。而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对离合词的处理又是比较零散、模糊不清的。这些都会给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离合词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加强汉语离合词本体研究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的研究,把本体研究的成果有效的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以便更有效的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第二部分是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的动宾式离合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问卷中筛选出的三十二个词进行具体研究,考察出它们主要的结构类型和离析变化形式以及主要的语用含义,这些是我们进行动宾式离合词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本体研究为第三部分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第三部分是离合词的应用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这部分在分析留学生汉语离合词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本体研究,总结出了留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主要偏误类型和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些离合词的教学策略,提出一些浅显的教学建议和方法。 当然,无论是第二部分的研究还是第三部分的研究,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离合词 结构类型 变化形式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一、引言10-21
  • (一) 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0-21
  • 1. 离合词的本体研究综述10-14
  • 2. 对外汉语界离合词研究及教学研究综述14-19
  • 3. 目前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尚存在的问题19
  • 4. 本文离合词的界定标准和原则19-21
  • (二)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21
  • 二、离合词的本体研究21-35
  • (一) 动宾式离合词的结构类型21
  • (二) 动宾式离合词的变化形式21-33
  • 1. 中间插入其它成分22-31
  • 2. 重叠动词性语素31-32
  • 3. 语素位移,,形成倒装32-33
  • (三) 动宾式离合词的变化形式的语用含义33-35
  • 三、离合词的应用研究35-58
  • (一) 外国留学生汉语离合词调查问卷的报告及其分析35-43
  • 1. 汉语离合词习得问卷调查的报告分析35-41
  • 2. 汉语离合词习得测试问卷调查的报告分析41-43
  • (二) 偏误的种类及其成因探讨43-49
  • 1. 偏误的种类43-47
  • 2. 偏误成因的探讨47-49
  • (三) 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策略探讨49-58
  • 1. 教材编写上49-50
  • 2. 教学原则上50-51
  • 3. 教学方法上51-58
  • 四、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0
  • 附录 160-61
  • 附录 261-66
  • 附录 366-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f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9期

2 李春玲;;离合词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崔广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研究[J];语文学刊;2010年16期

4 林丹丹;;探讨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之现状与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杨峥琳;;中级水平韩国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情况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刘迎霞;;动宾式动词与对外汉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9年43期

7 王燕明;;对外汉语离合词扩展形式的分级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王瑞敏;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S1期

9 杨泉;;基于HSK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离合词偏误计算机自动纠错系统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2期

10 李燕洲;;越南留学生汉语离合词偏误成因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史晓东;;汉英机器翻译中离合词的处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张普;现代远程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萍;对外汉语教学图书出版纵览[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6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张若莹;更新与提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建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4 赵晓琼;颜色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媒介[D];兰州大学;2012年

5 许珊;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汪美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张f^文;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材中文化项目评估初探[D];南京大学;2012年

8 邹津津;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文化调适的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张云;中国强交际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方乘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77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d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