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23:05
本文关键词: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亲属称谓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是建立在家庭及亲属关系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和叫法。亲属称谓词是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其间充盈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缘于一定的婚姻制度和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以及从我做起取向。古代汉语亲属称谓词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标识了亲属关系,是封建宗法制度在亲属称谓词上的反映,表现了家庭观念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家族制度影响中国几千年,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只是为个人,更重要的是整个家族,于是宗法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亲属称谓虽然不再与神权和君权紧密相联,但它却是一种语言的词汇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个地域的亲属称谓语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方言里的亲属称谓的研究,能够从某个侧面反映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亲属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制度的现实体现。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亲属称谓词是指称谓人际亲疏、尊卑、长幼关系的词语,它不仅能反映一个人在亲属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能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与整个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 语言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的丰富和完善,它们相互促进而又相对独立。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语言的发展状况,不同程度反映了本民族、本地区特定的文化。亲属称谓是以家庭的姻亲关系和继嗣法则为基础,经过语言的加工而对人类社会复杂结构的直觉反映。它隶属于语言体系的范畴,是人类思维高度进步的直接表现。仙桃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和使用特点反映着当地语言使用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展示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研究它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该地区社会文化特点的认识。 亲属称谓语是文化时代的方向标,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亲属称谓语系统也在发展和变化,考察亲属称谓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心理养成等的变迁。在文化视野中研究亲属称谓语,就可以通过其表层的种种现象,破译其深层的种种文化密码,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其本质特征。反之,亦能解读民族文化的某些个性特征及民族制度文化的某些价值层面。 另外,亲属称谓研究也具有语言学意义。亲属称谓词在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属于使用频率很高、稳定性很强的基本词汇,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独特的功用及情感色彩,亲属称谓词的演变存在于语言、词汇方面,也表现在社团中称谓语的扩展性、泛化方面。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与现代汉语通用语及其它方言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研究,对仙桃方言语音、语汇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探究。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明基本概念、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并对材料的来源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的交代。 第二章,分析了仙桃方言亲属称谓的主要特征,将仙桃方言亲属称谓大致分为四个主要区域,进行仙桃各方言区之间以及仙桃方言与汉民族共同语之间的比较,得出仙桃方言与汉民族共同语亲属称谓在语音和词汇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同形异指”即用一个称谓称呼几类亲属的现象。共同语中的同形异指现象主要表现为因简化而造成的“同形异指”(如用直系血亲称谓语替代)。在仙桃方言中,亲属称谓普遍存在“同形异指”现象。这里指的“同形异指”,一是指书面形式相同,因为读音不同而导致指称对象不同的现象。另一是指同一方言区或者不同的方言区,音义相同的称谓诃指称不同的对象。“异形同指”现象既包括同现代汉语共同语类似的同一类亲属由面称和背称造成的不同的词形变化,又包括同一类亲属在面称和背称中分别存在着的多种多样的称谓形式。此外,还包括由风俗习惯、历史沿革、主观信仰及个人喜好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异形同指”现象。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系统诃汇具有相对的静态稳定性,各方言区之间以及仙桃方言与汉民族共同语之间可以相互通话。 第三章集中分析了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的构词特点。明确其构词方式、具体语境中的词形变化以及常用亲属称谓词。虽然称谓语主要表现在口语中,但其重叠、合音、弱化后的书面形式其实就是称谓语的诃形形式。本章强调了伴随于仙桃方言中重叠、合音、弱化等词形变化现象中,不同语音代表不同语义的现象。 第四章分析了仙桃方言亲属称谓性别的不对等性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心理。汉语亲属称谓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在标示汉民族亲属关系的同时,还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对亲属称谓语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家庭观念在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第五章从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简化及朝着汉民族共同语演进的方面分析了其发展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仙桃方言 亲属称谓 共同语 稳定性 构词 性别倾向 演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3
- 第一章 亲属称谓语研究综述13-19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现状13-16
-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3-14
- 二、亲属称谓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4-16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16-17
- 第三节 方言点材料来源及研究方法17-19
- 一、方言点及其材料来源17-18
- 二、研究方法18-19
- 第二章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及其区别性语音、语义特征19-34
- 第一节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系统音义总述19-24
- 一、仙桃地区方言亲属称谓词总表19-23
- 二、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23-24
- 第二节 面称和背称24-28
- 一、称谓语系统梳理24-25
- 二、仙桃方言中的面称和背称25-28
- 第三节 同形异指与异形同指现象28-31
- 第四节 亲属称谓的稳定性31-34
- 第三章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形式特点34-41
- 第一节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的主要构词方式34-36
- 第二节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使用中的几类特殊词形变异现象36-37
- 第三节 仙桃方言使用较普遍的亲属称谓词例析37-41
- 一、仙桃方言对“儿子”、“女儿”的各种称谓词分析37-38
- 三、仙桃方言中其它几种常用亲属称谓词分析38-41
- 第四章 仙桃亲属称谓中的性别不对等性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心理41-48
- 第一节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的性别倾向41-43
- 一、亲属称谓中的母系轻视现象41-42
- 二、合称中的“男前女后”现象42
- 三、同辈亲属称谓男性和女性的不对等现象42
- 四、女性的从夫从子称呼现象42
- 五、夫妻对称中的重男轻女现象42-43
- 第二节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中的女性称谓男性化倾向43-48
- 第五章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的发展变化48-58
- 第一节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简化48-53
- 一、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简化48-51
- 二、简化的原因51-53
- 第二节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向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演进53-55
- 第三节 仙桃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55-58
- 结语58-61
- 几点疑惑及今后要做的工作61-62
- 参考文献62-6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浩;汉英尊敬表达方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伍巧平;新化方言称谓语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余梦;华容亲属称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慧;《水浒传》亲属称谓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韦慧;环江县木类屯壮语亲属称谓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6 周桂凤;现代汉语新词语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7 万里;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语言特点及使用情况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胡宁;太湖方言的亲属称谓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婷;武汉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8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