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会话之应答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20:05

  本文关键词:汉语会话之应答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以往对汉语问答语对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对问语的研究,对答语的研究重视不够。本文运用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的有关理论对汉语三类问答语对之应答语进行了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分析和说明,重点分析了汉语三类问答语对之应答语的表现形式。 研究发现,汉语问答语对之应答语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直接式应答语相对来说形式比较简单,意义也比较明确,在交际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大;间接式应答语形式却比较复杂多样,属于语用含义式表达,并且在语用意义上大多都表示否定。某一应答语与其引发语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平等的,存在着可取程度的差别。本文并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关键词】:问答语对 应答语 可取程度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目录6-8
  • 第一章 引言8-16
  • 1.1 选题依据8-9
  • 1.2 本文研究的对象、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9-10
  • 1.3 本研究的有关概念界定10-12
  • 1.4 现代汉语应答语的分类12-16
  • 第二章 应答语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理论依据16-24
  • 2.1 应答语研究现状16-21
  •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21-24
  • 第三章 汉语会话中三类问答语对之应答语分析24-41
  • 3.1 以问语为特征区分的三类问答语对24-25
  • 3.2 汉语会话中三类问语之应答语25-36
  • 3.3 三类问话之应答语分布分析36-37
  • 3.4 汉语问答语对之应答语的可取性37-41
  • 第四章 影响汉语问答语对之应答语的因素41-46
  • 4.1 引发语的影响和制约41-42
  • 4.2 语境因素的制约42-44
  • 4.3 语用原则的制约44-45
  • 4.4 小结45-46
  • 第五章 结语46-48
  • 5.1 全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46
  • 5.2 不足之处46-48
  • 注释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红;;含“看”的应答词语及其语义类型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宏亮;赛事现场运动员答记者问的答语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邓锡琴;现代汉语中肯定应答的表达方式[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红;含“看”的应答词语和句式及其语义类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温慧杰;汉语附和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武星;现代汉语制止警告类应答词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申丹丹;答非所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孙磊;话语标记语“可不是”的话语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会话之应答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469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6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