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动词与同素双音动词比较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7:13
本文关键词:单音动词与同素双音动词比较与应用研究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留学生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言偏误,有汉字书写方面的,语音拼读方面的,也有语法造句方面的。我们发现,汉语的动词教学是一大难点,其中,单音节动词和它的同素双音节动词,从数量上来说,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所占比例很高;从使用情况上来说,使用频率、出错频率也非常高,而且单双音节动词词义和用法多种多样,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混同:有的动词后面不可带宾语,有的可以带宾语,宾语又有抽象具体之分,词性之分等等。这些问题给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造成了很大阻碍,因此,本文打算对单音节动词和由它发展出的双音节动词做尝试性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六章。 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二章,给语料范围内的所有同素双音节动词分类。语料来源主要参考张平、桑丛丛(2011)的《单双音节动词的词频、同素与同义关联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和《动词逆向词典》。 第三章,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第四章,对同素非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进行对比分析,此外,本文将分析语料范围内双音节动词的转指问题,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对动名兼类词现象作尝试性分析。 第五章,结合本文所研究的问题,谈谈对外汉语动词的教学方面,通过对学生偏误的分析,把本文研究的问题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第六章,结语。
【关键词】:同素 单双音节动词 转指 对外汉语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引言7-10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8-10
- 1.2.1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方面8-9
- 1.2.2 同素非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方面9
- 1.2.3 双音节动词转指方面9-10
- 第二章 同素双音节动词的分类10-20
- 2.1 单双音节动词的语料来源10
- 2.2 分类的依据10-11
- 2.3 由17个单音节动词发展而来的同素双音节动词11-14
- 2.4 为同素双音节动词分类14-20
- 2.4.1 按照与单音节动词的词位义关系来划分14-17
- 2.4.1.1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14-17
- 2.4.1.2 同素非同义单双音节动词17
- 2.4.2 按照双音节动词内部构词成分来划分17-18
- 2.4.3 按照双音节动词内部的结构关系来划分18-20
- 第三章 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对比分析20-30
- 3.1 理性意义的差异20-24
- 3.1.1 词位义相同,搭配对象不同20-23
- 3.1.2 词位意义相近,搭配对象不同23-24
- 3.2 音节方面的差异24-25
- 3.3 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异25-28
- 3.3.1 带补语的差异25-26
- 3.3.2 所作体词性成分的差异26
- 3.3.3 所带宾语的差异26-28
- 3.4 语体色彩方面的差异28-30
- 第四章 对同素非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对比分析30-38
- 4.1 同素非同义双音节动词构词规律30-32
- 4.1.1 关于双音节动词的构词语素和排列顺序30
- 4.1.2 关于双音节动词的结构关系30-31
- 4.1.3 同素非同义双音节动词构词规律的统计31-32
- 4.2 同素非同义双音节动词与单音节动词的关系32-34
- 4.2.1 语义方面33
- 4.2.2 句法功能方面33-34
- 4.2.3 语用色彩方面34
- 4.3 双音节动词的转指问题34-38
- 4.3.1 自指和转指34
- 4.3.2 转指的产生和判定34-35
- 4.3.3 双音节动词转指名词的类型35-36
- 4.3.4 动宾、并列、偏正结构转指数量居多的原因36-38
- 第五章 对外汉语动词教学方面的研究38-41
- 5.1 现有对外汉语易混淆动词研究38
- 5.2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偏误类型38-39
- 5.3 同素单双音节动词的辨析方法及教学对策39-41
- 5.3.1 主要辨析方法39
- 5.3.2 教学对策39-41
- 第六章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3-4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巫佳慧;单音节常用词的同素系联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6年
2 常聪;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动宾搭配的替换偏误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20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2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