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印尼留学生汉语声调感知的辨认和识别实验

发布时间:2017-08-05 07:13

  本文关键词:印尼留学生汉语声调感知的辨认和识别实验


  更多相关文章: 印度尼西亚 留学生 汉语 声调 听辨实验 范畴化知觉


【摘要】: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声调问题一直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的注意,其中关于印度尼西亚学习者对声调的感知过程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主要的研究是采用录音分析等调查方法得出结论的,至今使用声学实验中的听辨方法的研究还没有大规模展开,也没有人用听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印尼语者的声调习得过程,这些都引发了笔者的兴趣。本文想研究中文母语者在听辨中文声调时和非声调语言母语者在听辨中文声调时有什么不同,希望从这些不同中找到一些二语声调学习的启示,以更好的促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我们将依据声调范畴化知觉的相关理论,结合语音听辨实验的相关操作,对以汉语为目的语的印尼语母语者作出听辨测试。并且将结果同汉语母语语者所做的实验结果作出比对。以期找出这两类人群在接受声调时语言学范畴化的差异反应。 一、“引论”,介绍选题缘由、声调的识别和辨认的概念、声调的范畴化概念,综述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与研究的的基本情况,提出印尼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声调时遇到的问题,最后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 二、“听辨实验方案”包括内容为: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制作和实验方法。共分为辨认实验和识别实验两大部分,每部分由中国被试、印尼初级被试和印尼高级被试三组被试组成。 三、“辨认实验”:辨认实验的图像结果分析,从辨认实验结果来看,中国被试对声调的感知呈现准范畴化到范畴化感知。印尼初级被试的声调感知是基本没有范畴化感知的,而印尼高级被试的声调范畴化程度介于中国被试与印尼初级被试的声调范畴化程度之间,是符合我们的预测的。 四、“识别实验”:识别实验的图像结果分析。从识别实验结果来看,印尼高级被试的确比印尼初级被试在声调的感知上要进步很多,两端的识别率也很高,说明他们对典型的声调也有强烈的概念,在某些范畴交界处也呈现了一定的语言学上的范畴感知。 五、“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从统计学的角度,利用SPSS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来分析听辨实验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印尼初级被试对汉语声调的听辨范畴化能力与印尼高级被试对汉语声调的听辨范畴化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印尼初级被试只对一小部分连续统的听辨呈现准范畴化感知,大部分均呈现非范畴感知。印尼高级被试对大部分声调连续统均呈现比中国被试较低的准范畴化感知而对小部分连续统的感知是非范畴化的。相比之下,中国被试对所有声调范畴均呈现准范畴到范畴感知。相同声调连续统而不同韵母组的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六、“结论”: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并从二语习得角度印证实验结果,从教学法角度探讨实验启示。认为实验的结果符合二语习得进程,印证了前人关于汉语声调范畴感知的理论,得出印尼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难点是上声,印证前人观点,并从教学法角度提出可以通过听力练习非典型的合成声调来训练印尼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和本文继续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留学生 汉语 声调 听辨实验 范畴化知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图目录9-11
  • 表目录11-12
  • 一、引论12-19
  • (一) 选题缘由12-13
  • (二) 声调识别和辨认13
  • (三) 声调的范畴化知觉13-15
  • (四) 汉语声调特点和印尼语语调特点15
  • (五) 文献综述15-17
  • (六) 选题内容和意义17-19
  • 二、听辨实验方案19-27
  • (一) 实验目的19
  • (二) 实验对象19
  • (三) 实验材料的制作和实验操作19-27
  • 1. 方法及工具19
  • 2. 刺激项制作19-21
  • 3. 刺激项数据趋势分析21-22
  • 4. 仿真度测验22-24
  • 5. 辨认实验制作24
  • 6. 识别实验一和识别实验二制作24-25
  • 7. 零基础印尼留学生预测试及结果25-27
  • 三、辨认实验27-37
  • (一) 中国被试辨认实验结果27-30
  • (二) 印尼初级被试辨认实验结果30-33
  • (三) 印尼高级被试辨认实验结果33-37
  • 四、识别实验37-49
  • (一) 中国被试识别实验一结果37-38
  • (二) 印尼初级被试识别实验一结果38-39
  • (三) 印尼高级被试识别实验一结果39-40
  • (四) 中国被试识别实验二结果40-43
  • (五) 印尼初级被试识别实验二结果43-46
  • (六) 印尼高级被试识别实验二结果46-49
  • 五、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49-56
  • (一) 中国被试组内两个声音/pa/和/pi/的单因素方差分析49-50
  • 1. 辨认实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49
  • 2. 识别实验一的单因素方差分析49
  • 3. 识别实验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49-50
  • (二) 印尼初级被试组内两个声音/pa/和/pi/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0-51
  • 1. 辨认实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0
  • 2. 识别实验一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0
  • 3. 识别实验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0-51
  • (三) 印尼高级被试组内两个声音/pa/和/pi/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1-52
  • 1. 辨认实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1
  • 2. 识别实验一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1
  • 3. 识别实验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1-52
  • (四) 中国被试和印尼初级被试的实验结果方差分析52-53
  • 1. 辨认实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2
  • 2. 识别实验一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2-53
  • 3. 识别实验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3
  • (五) 印尼高级被试和初级水平留学生的实验结果方差分析53-54
  • 1. 辨认实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3
  • 2. 识别实验一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3
  • 3. 识别实验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3-54
  • (六) 中国被试和印尼高级被试的实验结果方差分析54-56
  • 1. 辨认实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4
  • 2. 识别实验一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4
  • 3. 识别实验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54-56
  • 六、结论56-59
  • (一) 研究结果分析56-57
  • (二) 不足之处和继续研究的空间57-59
  • 注释59
  • 参考文献59-60
  • 附表60-65
  • 后记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林军;;母语经验对留学生汉语声调范畴化知觉的影响[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2 王韫佳;李美京;;调型和调阶对阳平和上声知觉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0年09期

3 关键!300071;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4期

4 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5 王功平;;印尼留学生汉语声母感知实验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何丽芳;加拿大学生汉语语音习得与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3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23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