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报纸新闻报道类文体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报纸新闻报道类文体的发展与变革
【摘要】:在报纸新闻文体发展史的研究中,清末民初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2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开始从古典文学襁褓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文体形式,并逐步发展完善,奠定了以后报纸文体发展的基础。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类文体在这一时期逐步成熟,完成了现代性的转变。这些逐步成熟的新闻报道类文体,不仅满足了当时受众的多种需要,更为以后新闻文体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报纸文体 新闻报道
【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末民初报纸文体变革与文化发展研究》(2012BLS013)
【分类号】:H052;G219.29;K257
【正文快照】: 在报纸新闻文体发展史的研究中,近代特别是清末民初这段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20余年的时间,中国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化时期,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激烈,民族危机严重,社会中充满了改良与保守、革命与保皇、共和与立宪、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你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磊;电报与中国近代报业[J];传媒;2002年04期
2 吴鸿业;;新闻文体讲座之二——中国新闻文体探源[J];新闻三昧;199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杨琥;;章士钊与中国近代报刊“通信”栏的创设——以《甲寅》杂志为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王天根;;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的政治氛围与青年思想动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岳谦厚;田明;;舆论传媒、社会动员与权益博弈——1922年北京政府邮资加价风波之考察[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5 欧阳跃峰;唐廷枢: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吴征;新闻本体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陆春晖;;《申报》保险广告及其史料价值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毕巧玲;;电视广告中的男性角色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9 高黎平;;林乐知的翻译活动与晚清政治变革的互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邓颖芝;;近代传教士岭南办报与中国报刊的近代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少波;;黑体字源流考[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姚远;;中国科技期刊源流与历史分期[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3 方平;;清末上海公共领域的整合与市民阶级的兴起[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4 徐有威;王林军;;比拿破仑和威廉第二更危险的独裁者——从《东方杂志》和《国闻周报》看墨索里尼在中国的形象[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5 林瑞琪;;报刊博物馆:中国传播学研究中有待填补的环节——从德国亚琛市国际报刊博物馆引发的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6 郑匡民;;明治时期日本在中国经营的中文报刊[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7 马建标;;弱国的武器:民初政府的外交宣传探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8 肖燕雄;;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启示——兼及两个三十年的相关比较[A];新闻学论集第26辑[C];2011年
9 林璋华;;清末民初福州小报、副刊的发展及《华报》、《小民报》——福建省图书馆馆藏清末民国报刊缩微品琐谈[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5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晓娟;新闻舆论与民初政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8 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亚楠;地市级媒体转企改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叶倩;框架理论下的中国国庆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孙吴刚;论连载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双重价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吴晶;清末地方自治运动中的《大公报》舆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蓉;民国时期文学书籍插图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东阳;广告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张辉;《觉悟》、《建设》和唯物史观的传播[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尚微微;《京话日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亮;基督教会与19世纪末中国习俗之改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永芬;;清末民初的语言规划论析[J];天中学刊;2009年04期
2 赵亮;;从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看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的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熙章;;西方语言经日本“进军”中国[J];华人时刊;2010年07期
4 王飞;;清末民初翻译小说之于创作小说的影响(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11期
5 方光禄;;清末民初徽语韵书五种简介[J];方言;2011年03期
6 王伯熙;《河洛方言诠诂》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7 陈五云;方俗语源杂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8 胡一之;“援手”难伸[J];咬文嚼字;1998年07期
9 孙乃沅;;传播交际写作概要[J];刊授党校;1998年02期
10 田睿;新闻写作中的形象描写[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勤;;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罗阳富;;试论新闻报道与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万小军;;新闻主题追踪技术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秀珍;;两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徐时仪;;略论西学新语与汉语文白转型[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6 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展照英;;浅谈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唐星宇;潘耀清;关鸿志;;用修辞手法实现气象新闻报道语言的通俗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陶媛;;政治演说与新闻的关联和及物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汤哲声;;中国现代汉语形成溯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邵珍;教科书和新闻报道 不得使用网络语汇[N];文汇报;2005年
2 记者 周文菁;网络语言“禁令”有望放宽[N];解放日报;2005年
3 ;现代汉语需要保卫吗[N];检察日报;2006年
4 季明;上海立法禁止网络语言[N];民营经济报;2006年
5 李灿珍;我们该怎样营造和谐的语言环境[N];深圳商报;2006年
6 周武;上海立法禁止乱用网络语言[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吴锡平;汉语是我们的文化身份[N];文艺报;2006年
8 新华社记者 季明;上海:媒体再用“粉丝”等网语,,违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记者 张琴、季明;一部规范汉语的地方法规引发各方争议[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较量:翻译、编译背后的“语言”软实力[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彦洁;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王海;娱乐新闻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晶;系统功能语法指导下的新闻语篇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布占廷;新闻报道中人际意义的批评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孙丽春;清末民初演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军益;新闻语言的模糊性及其顺应性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刘小侠;英汉“神舟五号”新闻报道中转述语的互文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夏海君;新闻视角与新闻报道价值取向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霍敏;新闻报道的叙事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8 裘瑜萍;认知语境与新闻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肖霞;论清末民初文学文本中的“日化”现象[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闫翠霞;新闻报道中模糊数词的语用功能[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624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2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