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方言文献为基础的晋方言共时历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20:35

  本文关键词:汉语方言文献为基础的晋方言共时历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方言 晋方言 历时研究 山西省 研究基地 普通高校 长治方言 国家社科基金 共时 方言研究


【摘要】:正晋方言作为全国十大方言之一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作为晋方言研究的重镇,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及其团队近年相继获批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普通高校优秀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各一项和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多项,其成果也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在海内外有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汉语方言 晋方言 历时研究 山西省 研究基地 普通高校 长治方言 国家社科基金 共时 方言研究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晋方言作为全国十大方言之一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作为晋方言研究的重镇,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及其团队近年相继获批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普通高校优秀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各一项和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多项,其成果也多次获国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珍;;首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举行[J];中文信息学报;2007年05期

2 肖永凤;;谈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历史变迁(上)[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闫小斌;;汉语连读变调域研究述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亓海峰;;轻声性质的跨方言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刘自齐;;湖西方言本字考(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6 朱永锴;;谈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札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8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J];方言;2002年04期

9 ;《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出版[J];语文研究;2004年01期

10 詹伯慧;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宁;李蕾;孟子厚;;长治方言词汇的可懂度调查[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7 曹志耘;;生存还是消亡:汉语方言面临的抉择[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焦立为;;三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伟;;也谈方言岛问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海涛;尽快制定保护汉语方言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周耀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统一路径:从“书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语同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甄达真;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芮东莉;上海召开普通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5 邹启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N];南方周末;2010年

6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7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先生”可以自称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10 李方清;女书就是妇女使用的文字[N];湖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吴玉萍;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珂;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宁英娟;汉语方言义项及其变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明;肥东汉语方言会话结构现状描写[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竣;峨山汉语方言实词词法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赵楠;包头东河晋方言语音和词汇系统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郭晓芹;龙胜伟江苗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牛凯波;长治方言词汇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蔚然;汉语方言间塞音与非塞音声母的变换[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26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26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