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理据丧失原因考证
本文关键词:词语理据丧失原因考证
更多相关文章: 理据丧失 内外因 意念性与语言表述性 意义支点 曲折表达 文字书写
【摘要】:词语理据关联着语言符号的产生和演化,但它易于模糊、湮没甚至丧失,既造成人们怀疑语言理据是否存在的后果,又使理据研究长期以来处于主流范式之外。词语理据丧失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指理据的意念性、潜隐性、历时性和语言表述性等属性导致它自身难以显化。外因指词语的意义支点、曲折表达和文字书写等因素对理据的干扰与磨损。词语理据丧失原因的考证有助于构建语言理据理论、认知索绪尔任意性思想、促进解释语言学发展。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理据丧失 内外因 意念性与语言表述性 意义支点 曲折表达 文字书写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理据学中的若干理论问题”(12YJC740043)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语言理据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人们对它的主观认识却离不开与任意性的对照。自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以来,任意性就被看作语言最重要的属性。语言学概论一类的教科书总说“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不过,近年来心智科学的发展使人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二占;王艾录;;“理据”作为语言学术语的几种涵义[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2 王士元;;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章柏成;;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八十年纷争之解析[J];外国语文;2012年01期
4 石毓智;;语法规律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5 李二占;王艾录;;语言理据学中的三个基本概念:理据义、理据性和理据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潘文国;;语言转向对文学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08年02期
7 李二占;;英汉词汇理据习得刍议[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浩;;口译中的“显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相关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士元;;演化语言学中的电脑建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刘国辉,王君;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Н.Слюсарева;水心;;苏联语言学家对索绪尔的某些看法[J];语言学资料;1966年01期
4 岑麒祥;;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J];国外语言学;1980年01期
5 许国璋;;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6 Tullio de Mauro;陈振尧;;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评注本序言[J];国外语言学;1983年04期
7 信德麟;;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札记》(俄文本)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3年04期
8 张志公;;关于语言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9 伍铁平;;关于科学术语的一些想法[J];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03期
10 李二占;王艾录;;“理据”作为语言学术语的几种涵义[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扬;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马壮寰;任意性:语言的根本属性[J];外语研究;2002年04期
3 蒋小元;论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Z1期
4 陈红;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5 李二占;;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王砚;;从整合的角度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肖娅曼;;纯粹任意性原则与纯粹的价值系统——纪念《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90周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伍姣艳;祁谜;;语言的非任意性[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郑玮;;再论语言的任意性[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10 何鸣;白丹彤;;再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晗蕾;;表达与阐释:索绪尔任意性研究的反思[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鲍晓倩;请对网络语言多一点儿耐心[N];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自白任意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赵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林学阳;语言发展的词汇选择[D];厦门大学;2006年
4 高娟;自白任意性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熊闽红;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D];中南大学;2012年
6 刘祥云;任意性与象似性:继承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齐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张雯;语言符合任意性原则及其在辞格实证分析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涂叙鹏;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翻译创造性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新星;论口供任意性规则[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28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2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