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族儿童维汉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结构及双语学习机制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5:34
本文关键词:维族儿童维汉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结构及双语学习机制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语者 双语表征 Stroop研究 学习机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全球很多数人已经掌握了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用来促进他们的发展,由此在世界上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语言群体——双语者。因此,关于双语语言的心理词典表征机制的研究也已成为现代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中少数民族双语的之间的心理表征结构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对于少数民族的双语心理词典的研究中发现其中的双语学习机制,以促进少数民族的双语发展。 在本实验中采用双语启动实验范式,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分别完成命名任务、词汇决定任务等,分别对熟练的维族儿童双语者以及非熟练的维族儿童双语者的维汉双语心理词典的表征结构进行探究。又运用双语Stroop实验范式探究熟练的维族儿童双语者以及非熟练的维族儿童双语者双语心理词典的联结模式,通过这些实验研究总体探讨维族儿童双语者双语学习机制问题。 实验一:该实验采用语音类似效应的启动范式,在实验中被试分别完成第二语言到第一语言和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语音命名任务,探讨命名任务下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实验结果也发现了该实验的启动实验效应。 实验二:采用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实验范式,通过被试对维汉双语词对的反应,考察词汇反应任务中语义在维汉双语通达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语义在词汇通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实验三:采用的是跨语言的语音语义启动实验范式,在实验中通过被试对完成不同类型的词汇的判断任务,研究在维汉双语中,语音语义对于双语之间通达机制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了语音语义之间对于双语通达的过程有明显的启动作用。 实验四:采用的是双语Stroop实验范式,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颜色词与颜色之间的命名任务,研究维汉儿童双语者不同阶段双语心理词典的联结模式。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不同阶段的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的模式是不同的 经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1)语音类似效应启动实验结果表明出现了心理词典显著的语义、语音启动效应。(2)维吾尔族儿童双语者维汉双语之间的启动是双向的,语义在维汉双语中有着明显的启动效应。(3)以语音启动的条件下维汉熟练的双语儿童的双语心理词典的语音、语义启动仍然出现了显著的效应。在当我们所选词汇同时包含了语音和语义信息时,,民族双语儿童的心理词典中更易被启动的是语义的信息。(4)维吾尔族儿童双语者在不同阶段双语心理词典的联结模式是不同的,非熟练双语者的联结模式是词汇联结,熟练的儿童双语者双联结模式是语义中介联结。双语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也因维吾尔族儿童双语者第二语言的水平有着显著性差异。(5)对于维吾尔族熟练的儿童双语者双语之间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的,维汉双语之间彼此促进效果显著。 总之在双语的实验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范式,不同的形成时期,不同的研究材料,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研究技术等都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要研究双语者之间的心理表征结构域双语学习机制问题还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双语者 双语表征 Stroop研究 学习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第一章 引言12-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27
- 2.1 核心概念界定14-21
- 2.1.1 双语者14-15
- 2.1.2 心理词典和双语心理词典15-21
- 2.1.2.1 心理词典的结构15-16
- 2.1.2.2 关于心理词典的个数问题16-17
- 2.1.2.3 双语心理词典的异同17-18
- 2.1.2.4 双语者心理词典的联接模式18-21
- 2.2 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的影响因素21-23
- 2.2.1 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22
- 2.2.2 两种语言的相似程度22-23
- 2.3 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23-24
- 2.3.1 对于双语表征的基本问题的研究23
- 2.3.2 对于双语表征联结模式的研究23
- 2.3.3 当代心理学者对于双语表征的研究23-24
- 2.3.4 对于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的研究方法24
- 2.4. 问题提出、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假设24-27
- 2.4.1 问题的提出24-25
- 2.4.2 研究意义25-26
- 2.4.3 研究假设26-27
- 第三章 实验研究27-40
- 3.1. 实验一维族双语儿童双语心理词典的语音类似启动效应27-30
- 3.1.1 实验设计27
- 3.1.2 实验方法27-29
- 3.1.2.1 实验被试27
- 3.1.2.2 实验材料27
- 3.1.2.3 实验程序27-28
- 3.1.2.4 数据处理28-29
- 3.1.3 讨论29-30
- 3.2 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实验30-32
- 3.2.1 实验设计30
- 3.2.2 实验方法30-32
- 3.2.2.1 实验被试30
- 3.2.2.2 实验材料30-31
- 3.2.2.3 实验程序31
- 3.2.2.4 数据处理31-32
- 3.2.3 讨论32
- 3.3 维吾尔族儿童双语者双语心理词典的语音语义启动效应32-34
- 3.3.1 实验设计32
- 3.3.2 实验方法32-34
- 3.3.2.1 实验被试32
- 3.3.2.2. 实验材料32
- 3.3.2.3 实验程序32-33
- 3.3.2.4 数据处理33-34
- 3.3.3 讨论34
- 3.4 维吾尔族维汉儿童双语者的 Stroop 实验范式研究34-40
- 3.4.1 研究目的34-35
- 3.4.2 实验设计35
- 3.4.3 实验方法35-38
- 3.4.3.1 实验被试35
- 3.4.3.2 实验材料35-36
- 3.4.3.3 实验程序36
- 3.4.3.4 数据处理36-38
- 3.4.4 讨论38-40
- 第四章 综合讨论40-44
- 4.1 维吾尔族儿童双语者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结构40-42
- 4.1.1 维吾尔族非熟练儿童双语者心理词典的联接模式40
- 4.1.2 维吾尔族熟练儿童双语者心理词典的联接模式40-41
- 4.1.3 维吾尔族儿童双语者双语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41-42
- 4.2 维吾尔族儿童双语教学模式学习机制的探讨42-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附录 148-50
- 附录 250-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德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李荣宝,彭聃龄;双语表征研究的理论与实验方法[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3 王保昌;;双语心理词典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金屏;;双语心理词典与英语词汇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6期
5 陈宝国;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6 单兴缘;非宏观语言习得模型与言语输入量的测定[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7 董燕萍;双语心理词典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J];现代外语;1998年03期
8 郭晶晶;陈宝国;;浮现理论及其对第二语言获得年龄效应的新解释[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9 蔡红;;哈萨克族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及特点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付书伟,水仁德;语音对双语者心理词典在词汇水平相互作用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711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1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