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通事谚解》《朴通事新释谚解》句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16:10
本文关键词:《朴通事谚解》《朴通事新释谚解》句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朴通事谚解》 《朴通事新释谚解》 处置式 被动句 比较句 选择疑问句
【摘要】:《朴通事》是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内容涉及广泛,语言反映了当时北方汉语口语的真实面貌;又因为是用当时规范的汉语写成的,因此是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材料。目前,学界对《朴通事》的研究多是针对其中某一版本的列举性描写,选用《朴通事》不同版本来进行对比研究的成果则很少。 本文选取《朴通事》两个版本——《朴通事谚解》《朴通事新释谚解》中的句法为研究对象,对两书中的处置式、被动句、比较句、选择疑问句进行穷尽性考察、统计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对两书在句法上存在的差异进行解释说明。 本文共分绪论、处置式、被动句、比较句、选择疑问句、结论和余论六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是对《朴通事》相关语言研究和近代汉语处置式、被动句、比较句、选择疑问句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是就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第一章处置式,首先对两书中处置式的对应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分别对“将”字处置式和“把”字处置式的使用情况、语义类型分布及结构特征三方面进行了详尽对比与描写。在此基础上,对两书中处置式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发现两书均是“把”字句占主导地位、狭义处置式拥有绝对优势且处置式在结构上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同时,从《朴通事谚解》到《朴通事新释谚解》,处置式的用例增加了,“把”字句的比例也出现了提升。针对这些相同点和相异点,文章从处置式在近代的发展状况及《朴通事》的语言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解释。 第二章被动句,首先对两书中被动句的对应情况进行了考察;其次对两书中“被”字句和“吃”字句的例句对应情况、结构和语义等进行了细致描写;最后,从被动句用例数量、结构特征及被动介词的选用三方面对两书中被动句的异同进行了归纳总结。两书被动句在结构上均出现了“复杂化”,且从《朴通事谚解》到《朴通事新释谚解》,被动句的数量增加了,而“吃”字句消失了。对此,文章从被动句的语义色彩及被动句在近代的发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比较句,分别分析讨论了两书中差比句和平比句的使用情况,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差比句、平比句的分布情况,基准和结果项的构成特点。两书的差比句和平比句均是第一类型占据优势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该类型的差比句/平比句自身局限性较小,有利于多种补充说明成分的进入,符合汉语表义精细化和丰富化的发展要求。 第四章选择疑问句,首先总结概括了两书并列选择问句和正反选择问句的对应情况,其次讨论了两书并列选择问句和正反选择问句在关联词、语气词及句型结构使用上的差异,发现从《朴通事谚解》到《朴通事新释谚解》,由关联词连接构成的并列选择问句大幅度增加,“V没有”取代“V不曾”成为正反选择问句使用比例最高的句式,语气词“呢”取代“那”占据了选择疑问句的绝对主导地位。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文章从选择疑问句及语气词在近代的发展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解释。 第五章结论和余论,首先对两书中处置式、被动句、比较句和选择疑问句在例句对应情况、构成成分和结构复杂化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对仅见于《朴通事谚解》的“动+将”结构中“将”的性质、“动+将”结构的类型、语法意义及其使用时间和消亡原因等几方面做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朴通事谚解》 《朴通事新释谚解》 处置式 被动句 比较句 选择疑问句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2
- 绪论12-18
- 1、选题意义12-13
- 2、相关研究综述13-16
- 2.1 《朴通事》的语言研究现状13-14
- 2.2 近代汉语句法研究现状14-16
- 3、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6-18
- 第一章 处置式18-30
- 1.1 两书中的处置式概况18-19
- 1.2 “将”字处置式19-22
- 1.2.1 两书中的“将”字处置式19-20
- 1.2.2 语义类型20-21
- 1.2.3 结构特征21-22
- 1.3 “把”字处置式22-26
- 1.3.1 两书中的“把”字处置式22
- 1.3.2 语义类型22-24
- 1.3.3 结构特征24-26
- 1.4 小结26-30
- 1.4.1 例句对应情况27
- 1.4.2 句型27-28
- 1.4.3 语义类型28-29
- 1.4.4 结构特征29-30
- 第二章 被动句30-34
- 2.1 两书中的被动句概况30-31
- 2.2 “被”字句31-32
- 2.2.1 “被”字句的结构特征31-32
- 2.2.2 “被”字句的语义特征32
- 2.3 “吃(U⑵,
本文编号:720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2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