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测试构念效度理论:发展、贡献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7-08-26 14:26

  本文关键词:语言测试构念效度理论:发展、贡献与挑战


  更多相关文章: 构念效度 语言测试 发展 贡献 挑战


【摘要】:构念效度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三足鼎立"到"核心地位"的过程,逐渐成为语言测试评价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随着统一效度观的逐渐确立,构念效度理论在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却伴随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在梳理分析构念效度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在统一效度框架下构念效度理论之贡献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和立场。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构念效度 语言测试 发展 贡献 挑战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YY085) 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项目(SCWYH12-19)
【分类号】:H08
【正文快照】: 从普通计量学引入的效度概念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其定义内涵不断发展变化,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最显著的进展是80年代中期Anastasi[1]和Messick[2]“统一效度观”的提出。该观点的提出逐渐颠覆了“分类效度观”的统治,形成新的效度理论框架,对当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艳;;计算机化语言测试的效度研究——浅析计算机能力与测试构念的关系[J];外语电化教学;2012年01期

2 李清华;;语言测试之效度理论发展五十年[J];现代外语;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珍;;隐喻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山珍;;隐喻与EFL词汇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冉志晗;;商务英语测试效度及其实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4 兰春寿;;篇章类英语试题的考点效度验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周颖;;听力水平测试的效度分析[J];飞天;2011年22期

6 胥云;;语言测试中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模式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7 邢宏;;从入学测试看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态势——以自建题库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陈晨;;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测试语境效度实证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03期

9 陈艳君;刘德军;;TEM-4考试后效与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杨颖;;“效度一元化”对效度理论发展的影响[J];华章;2012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畅;顾客满意度视阈下高考命题质量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薛荣;完形填空及其在口语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孔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阅读任务效度多角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严明;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李四清;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自主能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颖;大学英语分班考试效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进;新课标下普通高中英语测试的效度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准;2010年高考(湖南卷)完形填空题的效度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海艳;英语专业口语评分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陈素萍;基于课程标准的中考英语阅读测试效度检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闪豆豆;高考英语模拟考试的预测效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石燕波;近三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效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洁;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英语测试内容效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一菲;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下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级口译实务试题有用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杜芳;完形填空应用于口语测试的效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桂诗春;语言测试:新技术与新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年03期

2 金艳;吴江;;大学英语四级网考效度初探——影响考生评价和考试成绩的因素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2期

3 李清华;;基于纸笔的语言测试与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的等效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光;李煜和花间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2 吴晓丽;;论李商隐的七言律诗的发展轨迹[J];华中人文论丛;2010年02期

3 庄琦春,廖锦瑾;语言测试各阶段信度与效度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年01期

4 林宗豪;缪肖强;王妮娜;;从考试效度论语言测试[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03期

5 蒋绍君;;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法的改变究竟有没有反拨作用?(英文)[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6 雷难;;谈谈语言测试中的信度与效度[J];考试周刊;2009年32期

7 郭振献;;关于背景知识对语言测试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张媛;;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反拨效应[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2期

9 桂诗春;;语言测试的黄金法则[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1年01期

10 曾葡初;论语用观的语言测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巧智;;计算机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钱学格;;成龙表演艺术的发展轨迹[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3 鲍海鸥;;庐山植物园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贡献[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冰冰;;引领外语测试新方向:计算机化调适性语言测试[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史铁强;;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导向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6 马德才;;格老秀斯及其对国际法的贡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刘丽丽;;论肖劲光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8 叶海涛;;陈立夫与台湾中医药的发展[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9 张青妹;;语言测试的世纪回眸与展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杨千菊;;罗振玉对《癸卯学制》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多视角反映镇江文化发展轨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罗开富 张小国;探寻广东的发展轨迹[N];经济日报;2002年

3 王建生;西方私人股本公司的发展轨迹[N];中国税务报;2005年

4 汪海;面以“味”为先——探寻方便面调味料的发展轨迹[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5 郭浩满;西方艺术市场的发展轨迹对中国市场的启示[N];文艺报;2004年

6 彭永捷;中国哲学发展轨迹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王席传;快速崛起走向卓越[N];江西日报;2004年

8 周贵勤 郭建华;同心断金[N];人民邮电;2004年

9 胡祥胜;中式卷烟的科学发展轨迹[N];经理日报;2005年

10 于增彪;八个世纪的风雨历程[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陆歆弘;中国建筑业成长发展轨迹与增长影响因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张艳莉;建立一条龙英语测试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熊华平;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轨迹与增量影响因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6 赵振智;采油厂油藏经营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姜占好;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步如飞;子夏及其学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陈霞;中国电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贡献的可持续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周侃;唐代书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冰;完形填空在语言测试中的测量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陈颖;交际法英语听力测试和交际法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季鸣;语言测试的不可承受之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冯虎;公路交通对新疆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5 曹辉;对中国地质大学2002.6大学英语模拟四级考试及作用的评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佟光耀;英语阅读测试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赵红梅;语言测试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评估[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韵;[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张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郁惠;罗炳之教育研究思想论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1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41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e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