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前”“后”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2:09

  本文关键词:“前”“后”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称 不对称 标记理论 隐喻


【摘要】:“前”“后”作为一组反向方位词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的现象。文章以“前”“后”为研究对象,以标记理论为指导,首先,考察“前”“后”在词语层面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以标记理论中的频率标准为指导,将“前”“后”在词语层面的对称情况分为“分布对称”和“分布不对称”两大类,每一类又根据意义差别进行分类总结。其次,根据“前”“后”的语法特点,以标记理论的分布标准为指导,考察其在句法层面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前”“后”作为方位词,有其相同的语法特点,也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在句法结构中表现出对称和不对称的现象。从而总结出“前”为“无标记项”,“后”为“有标记项”。最后,从相关隐喻理论的角度分析“前”“后”的不对称性,将“前”“后”的空间隐喻,按照目标域类型的不同,分为三类:对时间的空间隐喻;对社会地位的空间隐喻;对状态的空间隐喻。文章结合语料分析,总结出每类隐喻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解释“前”“后”的对称和不对称性,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语言现象。
【关键词】: 对称 不对称 标记理论 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6
  • 0.1 研究对象7
  • 0.2 选题理由7-8
  • 0.3 相关研究综述8-14
  • 0.4 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语料说明14-16
  • 第一章 “前”“后”在词汇层面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16-28
  • 1.1 分布对称17-24
  • 1.1.1 分布对称,意义对称18-20
  • 1.1.2 分布对称,意义不对称20-24
  • 1.2 分布不对称24-26
  • 1.2.1 有“前”无“后”(57项)24
  • 1.2.2 有“后”无“前”(43项)24-25
  • 1.2.3 分析25-26
  • 1.3 本章小结26-28
  • 第二章 “前”“后”在短语和句法层面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28-37
  • 2.1 “前”“后”在短语和句法中的对称研究28-34
  • 2.1.1 “前”“后”在短语中的对称现象28-31
  • 2.1.2 “前”“后”作句法成分的对称现象31-34
  • 2.2 “前”“后”在短语和句法中不对称性研究34-35
  • 2.2.1 “前”“后”在介词结构中的不对称34
  • 2.2.2 “前”“后”在偏正短语中的不对称34-35
  • 2.2.3 “前”“后”在表人名词称谓中的不对称35
  • 2.3 本章小结35-37
  • 第三章 “前”“后”隐喻映射下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37-44
  • 3.1 “前”“后”的空间隐喻37-38
  • 3.1.1 对时间的空间隐喻37
  • 3.1.2 对社会地位的空间隐喻37
  • 3.1.3 对状态的空间隐喻37-38
  • 3.2 对时间的空间隐喻38-41
  • 3.2.1 时间隐喻38-40
  • 3.2.2 事件隐喻40-41
  • 3.3 对身份地位的空间隐喻41-42
  • 3.3.1 “前”“后”方位与表人名词称谓对应41
  • 3.3.2 “前”“后”方位与实力地位对应41-42
  • 3.4 对状态的空间隐喻42-43
  • 3.4.1 “前”“后”方位与积极与否对应42
  • 3.4.2 “前”“后”方位与重要程度对应42-43
  • 3.4.3 “前”“后”方位与公开与否对应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继花;;方位概念“前/后”在汉语中的隐喻运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瑛;“前后”方位隐喻义的拓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杨健;沈丽芳;;再论汉语方位词“里”与“外”[J];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2期

4 苏英霞;浅谈对外汉语教材“词语例释”的编写[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5 杨大磊;王胜美;;“前/后”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赵红;俄语反义词的语义特征浅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符建辉;曹存根;王石;;基于区分词的汉语隐喻短语识别[J];计算机科学;2010年10期

8 程伟;谈语言的“有标记”和“无标记”[J];洛阳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9 赵凌;;文化标记性理论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霜梅;;汉语偏正短语中的方位隐喻探微[J];海外华文教育;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753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53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5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