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教学法”人称回指教学实验
本文关键词:“认知功能教学法”人称回指教学实验
【摘要】:本实验检验汉语语篇规则的可教性和"认知功能教学法"的有效性。实验将4个班约52个学生分别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认知功能教学法"对实验组进行了5次20-25分钟的汉语人称回指规则教学,前测成绩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班没有显著差异,后测和延后测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教学法"汉语人称回指规则教学对学习者汉语人称回指的产出有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关键词】: 认知功能教学法 汉语人称回指规则 教学实验
【基金】: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资助,为该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语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几乎没有异议,学者和教师们普遍认为语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研究包括语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习得、学习策略、教学评估与测试等方面。其中,在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法研究方面,有对语篇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翼;培养成段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结构设计[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2 朱勘宇;汉语零形回指的句法驱动力[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3 陈晨;英语国家学生中高级汉语篇章衔接考察[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4 张迎宝;;对外汉语篇章教学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汉语学习;2011年05期
5 吴晓露;;论语段表达的系统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6 刘月华;;关于叙述体的篇章教学——怎样教学生把句子连成段落[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1期
7 曹秀玲;;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指称现象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8 田然;留学生语篇中NP省略习得顺序与偏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王红斌,李悲神;汉语篇章零形回指习得过程的分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李小丽;初级阶段口语教学应重视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瑶;从指称类型考察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语篇连贯性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建霞;韩国留学生叙事语篇中名词性词语省略的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金凤;;俄汉篇章“零形回指”对比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2 刘宝;;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叙述体篇章逻辑连接偏误类型考察[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韦晓曙;;英语国家留学生(初中级)的省略偏误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4 李菡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语法偏误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韩序;;关于对外汉语课堂中语篇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2年17期
6 张旺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概说——课题与路向[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7 何山燕;何玉艳;;泰国学生汉语书面语应用之偏误分析与思考[J];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8 卢晓;余瑾;;基于新五级HSK初中级过渡期综合课中的语段写作训练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10期
9 王红玲;;零形回指优选解析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王倩;陈颖;;语言学模型在汉语零形主语回指消解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杨宁;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张迎宝;汉语中介语篇章宏观信息结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卫;意识流语篇中搭桥回指的生成[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邵菁;认知功能教学法:理论、设计和程序[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冯晓玲;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孟丹;高等HSK作文中复句使用研究及教学对策[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文楠;叙事和议论语篇中的省略研究及韩国学生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颜孟孟;汉语“还有”的篇章功能与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慧;从汉英语篇对比分析看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帆;泰国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颖;以英语为母语的高水平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使用情况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黎氏碧红;中级汉语阅读课语篇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叶芳;越南留学生汉语篇章语法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青松;外国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陈庭云;二语习得中回避现象浅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黄慧君;“意合”与“形合”—比较汉英民族思维方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宋志平;英汉语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综观[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5 刘国辉;关联理论的回顾与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王立非;;国外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J];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7 周异助,谭旭伦;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透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黎晓伟;;语域对语篇写作策略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9 白凤欣;;国内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理论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郭利霞;;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语段教学研究综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贞爱;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的成段表达练习题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张述娟;汉语篇章中主要的衔接方式及留学生偏误考察[D];暨南大学;2003年
3 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孙新爱;主位—述位理论和留学生汉语语篇教学[D];暨南大学;2004年
5 王瑶;从指称类型考察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语篇连贯性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建霞;韩国留学生叙事语篇中名词性词语省略的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刘怡冰;中级印尼留学生篇章衔接偏误分析及写作课篇章教学[D];暨南大学;2006年
8 彭彩红;留学生汉语叙事语篇零形回指的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杨丽峗;中级阶段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叙事文体篇章照应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晨;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对外汉语语段训练策略[D];广西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霞;田培;;汉语口语多媒体教学的探索研究[J];学理论;2010年12期
2 张蔚;语篇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J];林区教学;2005年04期
3 李春芳;语篇教学初探[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贺晓萍;语篇分析与语篇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张锦;;关联理论与语篇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7期
6 郑婕;语篇教学—汉语教学的新探索[J];语言与翻译;1992年04期
7 ;嘉兴干部文化学校拼音字母教学实验小结[J];语文建设;1958年16期
8 郭新爱;;浅谈汉语阅读课中的语篇教学[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龙俊宇;;浅谈任务式教学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彭小川;关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晶晶;吕小柳;毛东兴;;中国人群1k~4kHz纯音等响曲线与ISO标准的显著差异[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伟;;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民族文字的作用[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3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娟文;李爱军;王霞;;上海普通话和普通话词重音的差异[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莘乃珍;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金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邵菁;认知功能教学法:理论、设计和程序[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欣一;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赵丹;初级综合汉语复习课引入语篇教学的方式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黎氏碧红;中级汉语阅读课语篇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明珠;主位—述位理论在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篇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5 丁洁;留学生汉语口语习用语块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王雨薇;主位—述位理论和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语篇教学[D];云南大学;2013年
7 孙新爱;主位—述位理论和留学生汉语语篇教学[D];暨南大学;2004年
8 刘莹;从语法隐喻理论探对外汉语语篇教学[D];四川大学;2005年
9 刘璇;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重点及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樊斌;基于汉语语料库的性别词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27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2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