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汉书》体现音乐美的辞格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27 05:22
本文关键词:《史记》与《汉书》体现音乐美的辞格比较
【摘要】:汉语风格学研究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只是文艺学和文章学的附庸,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风格学才趋于成熟。由于其理论的外来性和新颖性,多数风格学研究者只用风格学理论研究现当代作品,很少有人将该理论运用到古典文献的分析和鉴赏之中。《史记》和《汉书》作为史学史、文学史上的两部不朽的文献,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自古至今,围绕《史记》、《汉书》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多在训诂、校勘、考订、评述等方面,迄今尚未有人采用系统的风格学理论对两书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运用汉语风格学理论,从对偶、反复和排比这三种表现音乐美的辞格入手,对两书同主题篇目的文字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比较,来探讨司马迁和班固使用这些辞格形成的语言风格的差异。同时,本文也初步探讨了司马迁和班固在运用语音、词汇、句子等其他手段在创造各自的语言风格时所发挥的作用。除绪论外,全文分为五章。绪论部分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及其现状,整理出《史记》和《汉书》可比较的篇目,阐述本文音乐美层面修辞的切入角度。第一章在总体讨论对偶辞格的界定、形成基础和风格作用之后,对《史记》、《汉书》中对偶辞格进行分类。第二章讨论《汉书》对《史记》对偶辞格的承袭,第三章分析《汉书》对《史记》对偶辞格所作的调整。这两章对相关语句虚词、实词、词序、句序和史实内容的区别进行穷尽性统计,对比分析出《史记》质朴晓畅、雄肆奇谲,《汉书》丰赡典雅、简练整饬的语言风格,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对偶辞格的承袭和调整对语言风格的影响。第四章讨论“反复”和“排比”这两种与音乐美有关的辞格,重在分析司马迁、班固因对这两种辞格的使用不同而形成不同语言风格的关系;同时也简要论述了《史记》和《汉书》其他可比较的风格手段。第五章从两书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历史观点的不同,探寻《史记》、《汉书》各自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史记》、《汉书》 辞格 语言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9
- 一、选题意义7-9
- 二、研究历史的回顾9-13
- 三、研究方法的说明13-14
- 四、《史记》、《汉书》语言风格比较的视角14
- 五、《史记》、《汉书》同主题篇目简介14-19
- 第一章 《史记》和《汉书》中的对偶及其分类19-26
- 第一节 对偶的形成基础和风格作用19-21
- 第二节 《史记》和《汉书》中的对偶分类21-26
- 第二章 《汉书》对《史记》对偶辞格的承袭26-72
- 第一节 增删或替换虚词27-36
- 第二节 增删或替换实词36-54
- 第三节 增删或替换实词和虚词54-65
- 第四节 调换顺序65-67
- 第五节 增删或替换史实67-72
- 第三章 《汉书》对《史记》对偶辞格的调整72-125
- 第一节 改动原文以求对偶72-99
- 第二节 改动原文不再对偶99-122
- 第三节 从对偶辞格的使用看《史记》、《汉书》风格的异同122-125
- 第四章 《史记》和《汉书》反复、排比辞格的使用125-142
- 第一节 《史记》和《汉书》反复辞格的比较125-131
- 第二节 《史记》和《汉书》排比辞格的比较131-139
- 第三节 《史记》和《汉书》其他语言风格手段的比较139-142
- 第五章 《史记》和《汉书》不同语言风格形成原因142-145
- 一、时代背景142
- 二、个人经历142-143
- 三、政治思想143
- 四、历史观点143-145
- 结语145-146
- 致谢146-147
- 参考文献147-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年玉萍;简析婉约的语言风格[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金春莲;;路翎《财主底儿女儿们》、金学铁《激情时代》语言风格比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3 万国政;《史》《汉》繁简之我见——司马迁、班固语言风格比较[J];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丁金国;关于语言风格学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5 张玉玲,董育宁;从《马桥词典》看韩少功的语言风格[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何凌风;;《汉书》对偶运用之艺术成就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7 刘焕辉;含蓄风格的语言学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8 王今铮;语言风格简论[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1期
9 洁芒;性格化语言的创造和奠基——《史记》人物语言成就谈[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10 张德明,高航;简评中国大陆关于“语言风格”的各种定义及其本质特点[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927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2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