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沉默—从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出发对沉默进行的尝试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5 00:24

  本文关键词:论沉默—从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出发对沉默进行的尝试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哲学 法国哲学


【摘要】:当语言成为人之为人而有别于其他动植物的标志之一时,如何来谈论沉默当对语言的研究遍布哲学、史学、文学、宗教学等诸领域且足以编成一本本厚厚的语言研究史的时候,与之相比,对沉默的思考则显得单薄得多。语言和沉默之间总是具有一种难分难解的关系。当沉默剔除了其心理层面的分析与动机而仅仅外现为一种不说话行为之后,它便几乎与语言的否命题(即不说话)划上了等号。那么是否能够在既有的语言学理论中选用一种,进而对沉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呢?本文正是基于此想法所作的一次尝试。尽管如此,本文的初衷并不仅仅关乎学术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对生活层面的内在思考也是其所关注的问题所在。鉴于此,本文同时也是对沉默行为所内含的积极因素与正能量的一次挖掘和探索。 本文选择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建立的语言学理论为出发点,同时参照引述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雅各布森、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和拉康以及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等同样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模型为基础而相继发展出来的理论观点,试图对沉默在其语言堂体系中担对应的诸要素,沉默的诸种出场形式及其与言说之间的关系作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析与阐释,从而既为既定的语言研究区间开启新的空间向度,又为沉默这一临界于语言边缘的行为寻找一个可供思考与探究的角度。我期待在这两者的相遇、冲撞和融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生成出新的思想火花。 论文预计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回到沉默行为在剔除了心理分析及其动机意图后仅仅呈现出来的现象层面,并以克尔凯郭尔在《恐惧与战栗》2中所讲述的关于亚伯拉罕的具体故事切入正题,以此揭示沉默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和悖论。第二部分试图以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来对作为符号的沉默进行分析,指出这种做法所具备的可行性。分析主要通过围绕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提出的几个基本概念来展开。由此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作为符号的沉默大体上能够被纳入到语言系统中去,但是与此同时,它又对自已内涵的聚合关系进行破除。正如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所认为的那样,言语活动是异质的3,它的整体因此是没法认识的‘,所以沉默亦可以是语言的一种例外状态。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沉默的替补和增补。第四部分主要对沉默行为的诸种表现形式进行具体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针对第二部分中把沉默纳入到语言学系统里的做法进行反驳。因为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系统来分析沉默的做法,仍然是预先把它纳入到语言学框架中的结果。沉默的例外状态,也只是当它处于特定语言学系统之内时才被额外赋予的例外位置。所以沉默只是囚禁在语言学的体系之内而排除在它自身之外。而绝对状态的沉默实际上是在试图消除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对立和区分,由于没有别的形式能够代替绝对沉默本身的在场,所以拉康的能指链也就得到了消解,或者换句话说,它是遏制语义增殖的一种方式。沉默由此更趋向的是行动层面,而不是言语层面。
【关键词】:语言哲学 法国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0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前言7-17
  • 1.1 导言7
  • 1.2 文献综述7-17
  • 1.2.1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及其发展8-11
  • 1.2.2 本文的论证思路11-13
  • 1.2.3 本文的具体论述安排13-17
  • 第二章 绝对沉默的不可指认性17-23
  • 2.1 亚伯拉罕的沉默17-20
  • 2.2 沉默的绝对状态20-23
  • 第三章 将沉默纳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去的初步尝试23-36
  • 3.1 沉默与能指25-27
  • 3.2 沉默与所指27-29
  • 3.3 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些基本关系特点29-32
  • 3.4 语音单位32-33
  • 3.5 作为语言的沉默也是一种集体行为33
  • 3.6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33-36
  • 第四章 对沉默的替补和增补36-44
  • 4.1 替补活动36-41
  • 4.2 增补活动41-44
  • 第五章 沉默的具体出场形式44-55
  • 第六章 结论55-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66-67
  • 致谢67-70
  • 答辩委员会签名7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国建;论现代诗的“间离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张新国;;作为中国当代启蒙范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金;康德哲学的“划界”思想及其影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孙中原;;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张作竹;;自然辩证法的系统性特征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月刚;;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合理性的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8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3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73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