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双音词两音节之间语音异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1:05

  本文关键词:汉语双音词两音节之间语音异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 双音词 音节 语音异同


【摘要】: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今汉语双音词的定量分析,得出结论:除了叠音词,汉语所有的双音词,包括联绵词、音译外来词、合成词,凡是写成不同汉字的词,每一个词的两音节的读音一般来说都有区别,并对个别例外作出了解释。此外,文章还解释了汉语每一个双音词的两音节之间语音有差别的原因,进而挖掘揭示出汉语双音词两音节之间语音有差别这一规律对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研究的意义,其中重点探讨了对于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研究的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汉语 双音词 音节 语音异同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O前言汉语的双音词可以只有一个语素,也可以有两个语素。重言词、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只有一个语素,合成词有两个语素。重叠式、附加式和复合式构词构造出来的词都是合成词。有些重言词跟联绵词有关系,里面有不少音韵问题,形式上和意义上都不可分割,整体上只相当于一个语素;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王毅力;;黄佐近体诗用韵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杨合林;;五、七言诗体与汉乐府之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吴萍;;从东晋李轨音切看切韵音系里的重纽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占先;《诗经》双音词(含多音词)分析(下)[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陈宝勤;试论汉语语位构造双音词[J];语文研究;2004年01期

3 朱志平;双音词偏误的词汇语义学分析[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4 丁桂英;汉语双音词的融合与分解[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路飞飞,张科晓;《左传》杜注中双音词的结构类型与特点[J];太原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宁燕;《论语》双音词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尹艳普;;双音词的界定及成因、来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刘川民;双音词能构成语言美[J];川北教育学院院刊;1989年02期

9 ;“期”和“企”的区别[J];新闻实践;1997年01期

10 马琳;;现代汉语双音词发展动因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探索汉语双音词成词方式与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王一民;怎样掌握“应”的两种读音?[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汉语书面上的“儿”有几种读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朱志平;汉语双音词的属性测查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宏伟;《楚辞》双音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谢荔;新时期现代汉语新兴双音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忠治;《韩诗外传》双音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炎飞;《庄子》内、外、杂篇双音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艳娜;金文常用双音词释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清华;郭璞《尔雅注》双音词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7 曲春雪;武丁时期甲骨文双音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刘冰洁;《儒林外史》双音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伟;《周礼》郑注双音词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10 魏叶霞;《子不语》双音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3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73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