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日借词与对外日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1:31

  本文关键词:汉日借词与对外日语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借词 汉日对比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 教学策略


【摘要】:中日间的语言接触、词汇交流使得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借词,即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和日语中的汉语借词。这些借词在进入对方语言系统后,在词形词义方面,有保持不变的,也有发生一些变化的,这就在为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容易使他们造成理解、运用上的偏误,从而导致了日本学生词汇偏误多于其他国家学生这一结果。 目前国内对借词的研究,大多探讨借词的来源与分类,仅仅停留于对词汇本体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未得到实际应用。笔者认为,,借词是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用借词研究的成果来指导实际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立足于对汉日借词来源的研究,并将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与其日语原词、日语中的汉语借词与其汉语原词进行词义上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指出日本学生易犯偏误的地方,利用语料库和教学实践活动收集偏误语料,进行偏误分析。最后,本文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日汉语实际教学实践,在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对日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并制作了以借词为基础的词汇表。
【关键词】:借词 汉日对比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5
  • 第一章 汉语中日语借词来源及意义分析15-29
  • 第一节 日语借词的来源15-23
  • 一、音译15-17
  • 二、直接借形17-18
  • 三、从西方间接借音18-19
  • 四、转自日语对西方词汇的意译19-21
  • 五、日语借用古代汉语的词汇,后又回归汉语21-23
  • 第二节 日语借词的意义分析23-29
  • 一、意义范围扩大23-24
  • 二、意义范围缩小24-27
  • 三、意义发生改变27-28
  • 四、意义保持不变28-29
  • 第二章 日语中的汉语借词29-40
  • 第一节 汉语借词的来源29-34
  • 一、沿用古代汉语中的词汇29-31
  • 二、赋予中国古典词汇新的意义31-32
  • 三、利用汉字语素造词32-33
  • 四、用汉字翻译西方词汇33-34
  • 第二节 从汉语中借入的四字成语34-40
  • 一、词形、意义均不变34-35
  • 二、词形改变意义不变35-37
  • 三、词形不变意义改变37-38
  • 四、词形、意义均改变38-40
  • 第三章 由借词造成的常见偏误分析40-49
  • 第一节 借词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40-42
  • 一、正迁移40-41
  • 二、负迁移41-42
  • 第二节 常见偏误分析42-49
  • 一、由汉语中的日语借词造成的偏误43-46
  • 二、由日语中的汉语借词造成的偏误46-49
  • 第四章 对日汉语借词教学策略49-55
  • 第一节 词汇教学研究现状49-51
  •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49-50
  • 二、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现状50-51
  • 第二节 借词教学策略51-55
  • 一、以借词为基础编制词汇表51-52
  • 二、摆脱日语思维定势,培养汉语思维52-53
  • 三、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相结合53-54
  • 四、词义、功能相结合教学54-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62
  • 致谢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依尔;;对日汉语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王玉英;从日语中的汉字词看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周娜;陈麦池;;汉语输外词及其跨文化传播[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4 张锦文;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辞书研究;2003年03期

5 王晶晶;;论中日语言文化的“拿来”现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6 阎萍;;日语汉式成语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李博;;浅析日语成语的形和义——以日汉对比为中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黄跃瑜;;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4期

9 郑菊颖;;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姜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982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82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a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