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篇章中前时连接成分的隐现
本文关键词:汉语篇章中前时连接成分的隐现
【摘要】:前时连接成分的隐现与篇章中前后事件的语义关系以及与其他时间成分的联合共现有直接影响和必然联系。前时连接成分可隐可现的条件:过去义词语+转折、过去背景、"以为"词语引领事件、时间关系对照等。前时连接成分必现的条件:前时在前,其他时在后;其他时在前,前时在后;前时居中,当前时前后延续;其他时隐性对照等。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
【关键词】: 前时连接成分 篇章 隐现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语时间标记成分的羡余功能研究”(项目编号:11CYY043)资助
【分类号】:H152
【正文快照】: 零、引言关于时间连接成分的分类,目前我们见到的最详尽的当属廖秋忠(1986)。廖秋忠(1986)根据功能和位置两个标准将时间连接成分分成了两个大类,即序列时间连接成分和先后时间连接成分。其序列时间连接成分包括起始时间、中间时间和结尾时间,先后时间连接成分包括以前时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晓艳;马庆株;;时间连接成分的范围和分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金晓艳;彭爽;;汉语篇章中后时连接成分的隐现[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晓艳;;汉语时间标记成分的历时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周利芳;;汉语口语中表因果关系的话段衔接成分及其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黄玉花;;韩国学生关联词语习得情况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5期
4 李榕;;“此后”“其后”和“之后”的衔接用法辨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11期
5 吴若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时间连接成分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巍;《左传》叙战语篇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和婷;面向机械产品设计领域中自然语言理解的动词聚类[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育雁;时间连接成分“然后、以后、后来”的篇章功能与习得情况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3 范凌云;“X说”类连接成分的功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煌辉;“反而”的篇章连接功能及反递句式的历时演变[D];暨南大学;2006年
5 高文;“接着”及其同类词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世芳;韩国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语篇发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刘昱昕;现代汉语实情连接成分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方莉;时间副词“先后”的多视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姚幸;“接着”和“跟着”的语法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晖;成晓光;;功能性言语研究阐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董洪学;王景琳;杨桂玲;;话语连贯的语境阐释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4 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1期
5 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6 张谊生;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J];语言研究;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跃平;;语篇因果网络结构[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2期
2 杜建平;英汉思维差异与语篇结构[J];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凤敏;关于语法化及语法化五个方面的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何冬云;;主体扫描论:篇章结构新视角[J];贺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胡安周;试论篇章结构的修辞[J];中州学刊;1994年S1期
6 肖治野;“到”字结构中“从”的隐现之管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方_";张汉清;;结构教学中的篇章教学——语文结构教学初探之二[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04期
8 姚小鹏;;复指短语标记问题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陈晓燕;;被字句中“被”字的隐现规律及其动因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6期
10 徐炳昌;;论篇章的修辞[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单永明;;汉语文本的篇章结构及其标引算法的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孙旭东;;现代汉语四种隐现句式的篇章制约因素[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陈佳君;;从辞章章法谈作文运材教学——以几种常用于论说文的章法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乐明;;汉语财经评论的修辞结构标注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林大础;郑娟榕;;台湾辞章学苑的灿烂新花——仇小屏《文章章法论》评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6 郑颐寿;;关于辞章学研究的答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陈佳君;;论辞章内容结构之单一类型——以其所适用的章法为考察重心[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8 李爱军;祖漪清;李洋;孟昭鹏;;汉语普通话篇章语速变化模式初探[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乐明;汉语财经评论的修辞结构标注及篇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3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马国彦;篇章的组块:标记与管界[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芳;《世说新语》篇章结构语用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2 石静;篇章结构与接受心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静思;过去时里“了_1”使用情况考察[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方;现代公文语体修辞手段述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彬;程度副词短语分布差异的认知解释[D];南昌大学;2005年
6 刘红霞;描写性状语后助词“地”的隐现[D];南昌大学;2005年
7 王华;论介词短语作句首状语[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苏艺彬;空间对部分叙述性篇章的结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齐林;汉英“N+N”体词性偏正结构内部修饰标记隐现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陈琦;中德讣告的跨文化与篇章语言学对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2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8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