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人称代词语音象似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1:40

  本文关键词:汉语人称代词语音象似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称代词 语音 象似性 语音象似性


【摘要】:从语言的任意性到象似性,这是语言研究的一种革命。伴随这种革命的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这些年,语音象似性方面已经有不少优秀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指示代词的语音象似性和单音节反义词的语音象似性等方面。人称代词在语言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的研究依然处于空白阶段。本文是首次对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完善了语音象似性的理论体系结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本文认为人称代词的语音之间具有一定的可论证性,语音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类型学框架,立足于汉语事实,尝试通过跨方言的比较,发掘人称代词所表现出的语音共性。本文主要采用统计的方法,对跨语言的材料进行统计比较。将各个方言点的语音细化为辅音、元音高低、元音前后、声调四个部分,从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其相同和不同的部分,从而可以更为严谨、详细的找出其规律。 统计的结果表明,人称代词特别是三身代词的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以及第三人称代词的语音形式主要受语音的音响度特别是元音高低支配。具体表现为,以第二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的距离顺序来看,距离越近,元音发音位置越高,响度越低。
【关键词】:人称代词 语音 象似性 语音象似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1 引言6-14
  • 1.1 语音象似性研究综述6-12
  • 1.1.1 象似性与任意性6-7
  • 1.1.2 语音象似性7-9
  • 1.1.3 语音象似性相关研究9-10
  • 1.1.4 语音象似性的表现10-12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4 论文组织结构13-14
  • 2 汉语人称代词的对立关系14-19
  • 2.1 第一人称代词“我”14
  • 2.2 第二人称代词“你”14-15
  • 2.3 第三人称代词“他”15-17
  • 2.4 人称代词的语义空间17
  • 2.5 人称代词的距离顺序17-19
  • 3 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比较19-35
  • 3.1 统计说明19-23
  • 3.1.1 材料来源19-20
  • 3.1.2 选取数据标准20
  • 3.1.3 对比音素的选取20
  • 3.1.4 统计方法20-23
  • 3.2 统计结果23-35
  • 3.2.1 赣语统计分析23-24
  • 3.2.2 粤语统计分析24-25
  • 3.2.3 闽语统计分析25-26
  • 3.2.4 吴语统计分析26-27
  • 3.2.5 晋语统计分析27-28
  • 3.2.6 湘语统计分析28-29
  • 3.2.7 客家话统计分析29-30
  • 3.2.8 北方方言统计分析30-31
  • 3.2.9 显著参项综合统计结果31-33
  • 3.2.10 结果分析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2
  • 附录42-67
  • 致谢67-6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卫中;象似性与“形神皆似”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廖华英,鲁强;语言心理的象似性[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周红;汉语象似性研究述评[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刘世英,曹华;词序象似性、对称与不对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李瑾;象似性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杨为;刘汝荣;;从连贯看叙事语篇的象似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U,

本文编号:982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82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5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