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国际化和多元化背景下的翻译研究——首届国际中西文化比较研讨会侧记

发布时间:2017-10-06 13:45

  本文关键词:国际化和多元化背景下的翻译研究——首届国际中西文化比较研讨会侧记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研究 中西文化比较 研讨会 国际化 中国哲学 翻译学 北京大学 跨文化 莎士比亚研究 文学学


【摘要】:正1.引言"首届国际中西文化比较研讨会"于2013年7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与"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theWest,IACSCW)联合举办,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关键词】翻译研究 中西文化比较 研讨会 国际化 中国哲学 翻译学 北京大学 跨文化 莎士比亚研究 文学学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弓1胃 神则是“覆盖性的”。追求“天人合一”的儒家学说“首届国际中西文化比较研讨会”于2013年7 摆脱了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研讨会由思维模式,有助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和民族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辜正坤;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J];中国翻译;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瑜;;对Citizenship汉译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魏彩霞;杜维明论现代新儒家的自我定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爱新觉罗.启程;西方科学限度初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叶隽;;“教育冲突”与“文化抗争”——读《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5 吴群芳;;韩俄民主化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特征的比较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朱玲玲;;当代国内孙子研究及其文化解读[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丁钰;论译语的异化与优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8 敖依昌;王渝;;从跨文化视角论中外合资企业管理的标准化与本土化策略选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苏大龙;;浅析意译中灵活性的限度[J];成功(教育);2010年05期

10 田耕滋;孟子的士人理想与人格精神[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顺力;李方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民族传统[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4 李方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肖芳;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5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隋金波;云间月澄[D];浙江大学;2011年

8 马小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国良;中国建筑企业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平海啸;儒家孝悌思想与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单岗;中国传统审美观与当代青少年审美心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红梅;杜维明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翟京平;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的内在关系与互动作用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军;荣US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邱晓煜;论《大学》的德育理念在高校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洪燕;先秦儒家自强思想的德育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晨;先秦儒家宽仁思想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梦之;;《翻译学理论的系统建构》序——为纪念杨自俭教授而作[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2 许钧;穆雷;;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 -2007)[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穆雷;翻译必须与研究相结合──翻译研究创作的“三栖人”陈孝英的翻译观[J];语言与翻译;1994年03期

4 韩加明;“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J];中国翻译;1996年05期

5 方灿;走出封闭 迈向多元——谈解构主义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陆志国;略谈翻译研究中的伪译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张旭;关于翻译研究术语汉译的讨论[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8 莫娜·贝克尔 ,李尚杰;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J];外语研究;2005年03期

9 孙昌坤;译作序言跋语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从益;彭正银;;走向翻译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映先;王平红;张小波;;优选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波;宗成庆;;前言[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斌;;翻译中的语义三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小庄;外研社以研讨会促大学语文教材建设[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记者 李新雄 实习生 黄一婧;泛珠三角翻译研讨会在邕召开[N];广西日报;2005年

4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米娜娃·阿不都热依木;纪念《突厥语大词典》作者诞辰千周年研讨会在喀什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赵凤华;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N];科技日报;2007年

7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8 记者 王晖邋实习生 王春丽;“2008手语翻译研讨会”在郑州召开[N];河南日报;2008年

9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10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5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德华;从语篇视点来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4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培俭;从阐释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毛立京;试论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9 易嘉静;从阐释学角度看“信达雅”翻译标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宗;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礼貌等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83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83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5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