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古希腊哲与诗之争的根源与实质——从诗学比较与诗学发生学说起

发布时间:2025-05-29 04:15
   热奈特把诗学定义为"文学形式之通论"。茨维坦·托多罗夫认为,诗学关注的不是文学作品本身,而是文学话语之所以是文学话语的属性。本文把哲学和诗等看作不同的话语体裁,采用类似茨维坦·托多罗夫《散文的诗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描写、分析哲学与诗等话语体裁的语言来揭示其诗学,即其语言的属性。从诗学或体裁发生学角度看,古希腊最初的哲与诗之争,与其说是哲学对诗的排斥,不如说是哲学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和体裁,从诗与神话母腹中挣脱出来的一种痛。同时,柏拉图对诗的戒备,也是面对历史悠久的诗与神话传统的强大压力时的"影响的焦虑"的一种表现。而当代海德格尔所说的"哲学的终结",其实是哲学的重新开始。诗的本质决定,只有诗性言说才更有可能超越语言与思自身,所以,尼采的诗性哲学,海德格尔从早期的形而上学式言说朝后期诗性言说的转向,不是两千多年之后哲学向诗的返回或投诚,而是哲学要穿越或借助诗超越旧哲学的主题和言说方式的一种企图。新的"影响的焦虑"当然也在所难免,阿兰·巴迪欧的《哲学宣言》及其对"诗人的时代"的批判,就是来自当代哲学关于诗的"影响的焦虑"的最强的声音。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哲与诗之争”研究的诗学角度
二、日常语言以及科学、诗和哲学语言的诗学
    (一)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诗学
    (二)诗的语言的诗学:语言本身的在场
    (三)哲学语言的诗学:超越具体对象与对象的具体性的负性的言说
三、哲与诗之争的根源与实质:哲学从诗的母腹的降生与影响的焦虑
    (一)哲与诗之争的根源:一种新的话语方式和新的体裁的诞生
    (二)哲学家来自诗的影响的焦虑
    (三)哲学从不排斥“真正的诗人”
四、哲与诗之争,实乃哲与诗之分



本文编号:4048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4048709.html

上一篇:屈原的人格美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