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V福建野毒株主要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比较
发布时间:2025-05-06 22:04
本研究以福建采集的PEDV野生毒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要功能基因S1、ORF3、M和N基因的序列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并以ORF3基因为指征进行分子多样性普查,综合评定福建省PEDV毒株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同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实现PEDVS基因的一个中和抗原表位的克隆表达,将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兔子,制备多克隆抗血清,为该疾病的防控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结果如下: l.PEDV福建株P55、P68和F422与GeneBank中的参考毒株的S1、ORF3、M和N基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S1蛋白区域中,未出现特殊的大片段插入或缺失变异,仅有少量点突变存在;在ORF3蛋白区域中,P55和F422均存在独特的点突变,而P68不存在特有点突变,最为独特的是P55毒株的ORF3基因出现了大片段的缺失;未在M蛋白和N蛋白中发现特殊的缺失,不同毒株之间均存在少量点突变。 2. PEDV福建株P55、P68和F422与GeneBank中的参考毒株的S1、ORF3、M和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1蛋白、ORF3蛋白、M蛋白、N蛋白片段的遗传变异度分别为7.5、6.8、2.4、3...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PED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1.1 复制酶多聚蛋白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2 纤突蛋白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3 ORF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4 sM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5 膜糖蛋白M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6 核衣壳蛋白N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2 PEDV结构蛋白克隆表达的研究进展
1.2.1 PEDV结构蛋白的表达体系
1.2.2 PEDV各结构蛋白的表达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PEDV S1基因的分析比对
2.1 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2.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3 总RNA的提取
2.2.4 PEDV S1基因的扩增
2.2.5 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及蛋白预测分析
2.3 结果
2.3.1 基因的序列分析
2.3.2 S1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
2.3.3 S1蛋白预测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PEDV ORF3基因的分析比对
3.1 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3.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3.2.3 总RNA的提取
3.2.4 PEDV ORF3基因的扩增
3.2.5 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及蛋白预测分析
3.3 结果
3.3.1 ORF3基因的序列分析
3.3.2 ORF3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
3.3.3 ORF3蛋白预测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PEDV M基因的分析比对
4.1 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4.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2.3 总RNA的提取
4.2.4 PEDV M基因的扩增
4.2.5 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及蛋白预测分析
4.3 结果
4.3.1 M基因的序列分析
4.3.2 M蛋白系统进化分析
4.3.3 M蛋白预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PEDV N基因的分析比对
5.1 材料
5.1.1 实验试剂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5.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5.2.3 总RNA的提取
5.2.4 PEDV N基因的扩增
5.2.5 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及蛋白预测分析
5.3 结果
5.3.1 N基因的序列分析
5.3.2 N蛋白系统进化分析
5.3.3 N蛋白预测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27个PEDV福建样品的分子多样性调查
6.1 材料
6.1.1 实验试剂
6.1.2 主要仪器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6.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6.2.3 总RNA的提取
6.2.4 PEDV ORF3基因的扩增
6.2.5 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
6.3 结果
6.3.1 病毒样品的收集
6.3.2 序列分析
6.3.3 系统发育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PEDV S基因的中和抗原表位的原核克隆表达
7.1 材料
7.1.1 实验试剂
7.1.2 菌株及质粒
7.1.3 主要仪器设备
7.2 实验方法
7.2.1 PEDV病毒RNA的提取
7.2.2 表达载体pET-32a-S1A的构建与鉴定
7.2.3 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的构建与鉴定
7.2.4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7.2.5 割胶回收纯化目的蛋白
7.2.6 PEDV部分S蛋白多克隆兔抗血清的制备
7.2.7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
7.3 结果
7.3.1 目的基因的克隆
7.3.2 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
7.3.3 兔抗血清的制备
7.4 小结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43157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PED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1.1 复制酶多聚蛋白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2 纤突蛋白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3 ORF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4 sM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5 膜糖蛋白M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1.6 核衣壳蛋白N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1.2 PEDV结构蛋白克隆表达的研究进展
1.2.1 PEDV结构蛋白的表达体系
1.2.2 PEDV各结构蛋白的表达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PEDV S1基因的分析比对
2.1 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2.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3 总RNA的提取
2.2.4 PEDV S1基因的扩增
2.2.5 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及蛋白预测分析
2.3 结果
2.3.1 基因的序列分析
2.3.2 S1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
2.3.3 S1蛋白预测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PEDV ORF3基因的分析比对
3.1 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3.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3.2.3 总RNA的提取
3.2.4 PEDV ORF3基因的扩增
3.2.5 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及蛋白预测分析
3.3 结果
3.3.1 ORF3基因的序列分析
3.3.2 ORF3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
3.3.3 ORF3蛋白预测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PEDV M基因的分析比对
4.1 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4.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2.3 总RNA的提取
4.2.4 PEDV M基因的扩增
4.2.5 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及蛋白预测分析
4.3 结果
4.3.1 M基因的序列分析
4.3.2 M蛋白系统进化分析
4.3.3 M蛋白预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PEDV N基因的分析比对
5.1 材料
5.1.1 实验试剂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5.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5.2.3 总RNA的提取
5.2.4 PEDV N基因的扩增
5.2.5 序列比对、进化树分析及蛋白预测分析
5.3 结果
5.3.1 N基因的序列分析
5.3.2 N蛋白系统进化分析
5.3.3 N蛋白预测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27个PEDV福建样品的分子多样性调查
6.1 材料
6.1.1 实验试剂
6.1.2 主要仪器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病料收集与处理
6.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6.2.3 总RNA的提取
6.2.4 PEDV ORF3基因的扩增
6.2.5 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
6.3 结果
6.3.1 病毒样品的收集
6.3.2 序列分析
6.3.3 系统发育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PEDV S基因的中和抗原表位的原核克隆表达
7.1 材料
7.1.1 实验试剂
7.1.2 菌株及质粒
7.1.3 主要仪器设备
7.2 实验方法
7.2.1 PEDV病毒RNA的提取
7.2.2 表达载体pET-32a-S1A的构建与鉴定
7.2.3 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的构建与鉴定
7.2.4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7.2.5 割胶回收纯化目的蛋白
7.2.6 PEDV部分S蛋白多克隆兔抗血清的制备
7.2.7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
7.3 结果
7.3.1 目的基因的克隆
7.3.2 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
7.3.3 兔抗血清的制备
7.4 小结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43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404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