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刘易斯转折点的中国考证

发布时间:2025-07-05 11:24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期间,劳动力供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正在为被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减缓,局部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所困扰。有学者将这些现象归结为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来到的表现,认为中国经济已经从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进入了劳动力短缺阶段,中国经济之前的高速增长势头将难以持续,中国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然而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质疑,中国的劳动力是否真的已经进入了短缺阶段,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是否真正意味着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会因此而放缓、甚至停滞呢?因此,正确判断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有助于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并决定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 本文基于二元经济理论,运用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Minami准则,从劳动力工资分析,传统农业部门工资与劳动边际生产力比较分析,传统农业部门工资与劳...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二元经济
        2.1.2 刘易斯转折点
        2.1.3 生存工资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中国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存在的争论
        2.2.2 对中国已经通过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
        2.2.3 对中国正处于刘易斯转折区间的判断
        2.2.4 对中国尚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
        2.2.5 对刘易斯转折点的认识研究
        2.2.6 对刘易斯模型的修正
        2.2.7 研究评论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模型
    3.1 刘易斯模型
        3.1.1 两部门划分
        3.1.2 模型假设
        3.1.3 主要思想
        3.1.4 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3.1.5 关于经济转折点的判断
        3.1.6 刘易斯模型的评论
    3.2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3.2.1 两部门划分
        3.2.2 主要思想
        3.2.3 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释放
        3.2.4 农村消费城市化
        3.2.5 刘易斯模型与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对比分析
    3.3 MINAMI准则
        3.3.1 两部门划分
        3.3.2 主要思想
        3.3.3 对刘易斯转折点的解释
        3.3.4 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Minami准则
    3.4 本章小结
4. 农业生产函数测算
    4.1 数据来源
    4.2 模型设定
        4.2.1 中性技术进步型柯布——道格拉斯农业生产函数
        4.2.2 变弹性农业生产函数
    4.3 指标选择
        4.3.1 选择原因
        4.3.2 指标解释
    4.4 估计结果
        4.4.1 对中性技术进步型柯布——道格拉斯农业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
        4.4.2 对变弹性农业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
    4.5 测算存在的问题
    4.6 本章小结
5. 劳动力工资分析
    5.1 劳动者工资总额分析
        5.1.1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
        5.1.2 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
    5.2 非熟练劳动力行业收入差距分析
        5.2.1 理论依据
        5.2.2 非熟练劳动力行业间工资差距
    5.3 农村实际工资与农村纯收入差距
        5.3.1 理论依据
        5.3.2 农村实际工资估算
        5.3.3 农村实际工资与农村纯收入差距
    5.4 农村居民纯收入与现代部门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
        5.4.1 理论依据
        5.4.2 农村居民纯收入分析
        5.4.3 农村居民纯收入与现代部门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
    5.5 本章小结
6. 农业部门的实际工资与劳动边际生产率比较分析
    6.1 农业部门的劳动平均生产率、劳动边际生产率、实际工资测算
        6.1.1 农业劳动平均生产率测算
        6.1.2 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测算
        6.1.3 农业实际工资测算
    6.2 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实际工资变化分析
        6.2.1 定性分析
        6.2.2 定量分析
    6.3 经济发展阶段判断
        6.3.1 农业部门的实际工资与劳动边际生产率差距角度来分析
        6.3.2 农业实际工资动向角度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农业部门的实际工资与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关性分析
    7.1 理论依据
    7.2 对中国的实证研究
        7.2.1 数据来源
        7.2.2 模型设定
        7.2.3 回归结果
        7.2.4 模型修正
    7.3 本章小结
8. 农业部门对现代部门劳动力供给弹性分析
    8.1 理论依据
        8.1.1 理论依据
        8.1.2 现代部门劳动供给价格
        8.1.3 现代部门劳动供给数量
    8.2 对中国的实证研究
        8.2.1 指标选择
        8.2.2 数据来源
        8.2.3 回归模型
    8.3 本章小结
9. 农业部门经济租金份额分析
    9.1 理论依据
        9.1.1 基于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经济租金份额
        9.1.2 基于修正后的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经济租金份额
    9.2 对中国的实证研究
        9.2.1 主要参数
        9.2.2 农业市场参与率分析
        9.2.3 农业部门从业人员占比分析
        9.2.4 对农业部门过剩劳动力数量的估算
        9.2.5 经济阶段判断
    9.3 本章小结
10. 结论及政策建议
    10.1 结论
    10.2 政策建议
        10.2.1 人口转变不会影响短期经济增长
        10.2.2 应对民工荒促进中期经济增长
        10.2.3 应对刘易斯转折点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4056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056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3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