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系统净能源分析及能源结构变化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9 04:55
净能源,即能源产出与能源投入之差,是剔除能源系统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投入后社会能够使用的最终能源。在碳排放约束下,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然而由于各类能源的成本存在差异,能源结构的调整必然会改变能源系统的净能源供应能力,并影响经济增长。本文针对中国能源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对过去的净能源供应情况进行测算分析,接着考虑碳排放约束,对不同能源结构情景下的净能源变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情况进行模拟,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能源开采、进口、运输和加工转换环节的净能源分析模型,将能源系统隐含能、进口投入和损失量作为能源总投入,计算分析了1990-2018年的净能源供应量与能源投入回报值(EROI)。接着在净能源分析的基础上,又构建了净能源型生产函数,将净能源与经济产出相联系,并对能源系统各个环节的投入变动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关于能源结构、净能源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分析能源结构转型趋势设定了四种情景,并利用模型对不同情景下净能源、EROI、经济增长以及碳排放情况进行仿真模拟。根据对比仿真结果,本文认为想要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前提下产生足够的净能源供应,并实现较高水平的经济增长...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能源转型相关研究
1.2.2 能源与经济增长
1.2.3 净能源理论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基本理论及方法概述
2.1 净能源理论
2.2 隐含能概念
2.3 能源型生产函数
2.4 系统动力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能源系统净能源分析
3.1 净能源分析模型
3.1.1 边界与层级
3.1.2 基本计算公式
3.1.3 隐含能测算方法
3.1.4 进口EROI测算方法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1 能源产出相关数据
3.2.2 能源投入相关数据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1 计算结果
3.3.2 讨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能源结构、净能源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4.1 净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
4.1.1 净能源型生产函数构建及拟合
4.1.2 能源支出占比与经济增长率
4.2 模型构建及检验
4.2.1 其它函数关系
4.2.2 系统流图与检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能源结构转型情景下的模拟分析
5.1 碳目标约束下的能源预测展望
5.2 情景设定与相关参数
5.2.1 情景设定
5.2.2 相关参数
5.3 结果及分析
5.3.1 仿真结果
5.3.2 讨论分析
5.3.3 相关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能源结构、消费量与生产量
附录 B 投入产出表部门及数据处理
附录 C SD模型部分公式
附录 D SD模型仿真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4058021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能源转型相关研究
1.2.2 能源与经济增长
1.2.3 净能源理论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基本理论及方法概述
2.1 净能源理论
2.2 隐含能概念
2.3 能源型生产函数
2.4 系统动力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能源系统净能源分析
3.1 净能源分析模型
3.1.1 边界与层级
3.1.2 基本计算公式
3.1.3 隐含能测算方法
3.1.4 进口EROI测算方法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1 能源产出相关数据
3.2.2 能源投入相关数据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1 计算结果
3.3.2 讨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能源结构、净能源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4.1 净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
4.1.1 净能源型生产函数构建及拟合
4.1.2 能源支出占比与经济增长率
4.2 模型构建及检验
4.2.1 其它函数关系
4.2.2 系统流图与检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能源结构转型情景下的模拟分析
5.1 碳目标约束下的能源预测展望
5.2 情景设定与相关参数
5.2.1 情景设定
5.2.2 相关参数
5.3 结果及分析
5.3.1 仿真结果
5.3.2 讨论分析
5.3.3 相关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能源结构、消费量与生产量
附录 B 投入产出表部门及数据处理
附录 C SD模型部分公式
附录 D SD模型仿真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4058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405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