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本比较

发布时间:2025-07-07 05:20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原理体系的形式通过教科书这种文本载体表现出来,开端于苏联,目的是对国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而使其具备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担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普及的理论特质。与以往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已经在理论层面具备拥有最大限度的群众基础的可能性,然而真正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出版、发行、普及等工作来完成的。正是凭借“教科书”这种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从“阳春白雪”变为“下里巴人”。 目前,理论界一直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能否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本精神的争议,并且对于我国而言,鉴于曾经存在着“以苏为师”,“以苏为鉴”的历史时期,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尤其是早期的版本,一直都被认为是对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搬用,无论在结构还是内容上都不具备创新之处。本文试图通过由康斯坦丁诺夫主编,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58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我国由艾思奇主编,1961年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这两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进行文本比较,对上述...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内容:凸显马克思主义在本国的理论发展成果
    一 苏版教科书侧重于体现列宁哲学思想
        (一) 唯物辩证法部分
        (二) 认识论部分
        (三) 唯物史观部分
    二 艾版教科书侧重于体现毛泽东哲学思想
        (一) 唯物辩证法部分
        (二) 认识论部分
        (三) 唯物史观部分
第二章 结构:凝聚两国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编者的不同匠心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与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编者
    二 两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文本结构比较
        (一) 共同遵循“两大块”和“四小块”的总体结构
        (二) 各章节具体结构存在差异
第三章 风格:呈现两国不同特色
    一 充满自然科学气息的苏联特色
    二 通俗易懂的中国化风格
        (一) 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
        (二) 闪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光芒
        (三) 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俗语的解释形式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56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56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