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5-07-09 01:56
  逮捕和羁押均对被追诉人身自由权作了不利剥夺,正因为其与人权保障密切联系,在适用时要极其慎重。在我国,逮捕后的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合一,羁押状态本身不具有独立性,而是由逮捕权的行使而产生的必然状态和当然结果。为了防止审前不必要羁押率过高、出现不正确的持续逮捕现象,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得以创设。我国于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该制度,这是加强检察机关监督权的重大改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其最深层的理论支撑,比例原则和权力制衡理论也是该制度创设的理论依据。尽管我国确立了该审查制度,但审前羁押普遍化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适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审查程序启动困难。该程序的启动,无论是依职权还是依申请都欠缺积极性;检务公开不到位,且律师介入度较低;其次,审查过程不够规范、具体。继续羁押的必要性没有统一的审查标准,对社会危险性界定不清增加了审查的难度,过于封闭的审查方式亦使审查结果的说服力减弱;囿于法律规范没有说明审查频率,导致实践中审查一次性,这与羁押的动态化矛盾。再次,检察建议效力的刚性不足,办案机关的接受度不高;最后,对审查结果有异议时,被羁押人员无复议复核权。总结英国和德国的...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二)比例原则
    (三)权力制约理论
二、域外相关制度考察
    (一)英国审前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1.审查主体
        2.审查程序
    (二)德国未决羁押司法审查制度
        1.审查主体
        2.审查程序
    (三)评价
        1.审查模式
        2.定期复查制度
三、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审查启动困难
        1.启动时点不明确
        2.审查动力不足
        3.依申请审查启动困难
    (二)审查操作困难
        1.审查标准不统一
        2.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3.审查方式尚待完善
        4.审查频率不明确
    (三)检察建议执行效果差
        1.检察建议无刚性效力
        2.办案机关采纳率低
    (四)缺少救济途径
四、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设想
    (一)完善审查启动程序
        1.提高依职权启动的及时性
        2.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
        3.完善依申请启动程序
    (二)细化审查过程的相关规定
        1.统一审查的证明标准
        2.完善量化评估
        3.完善审查模式
        4.确立定期复查制度
    (三)增强检察建议的执行力
        1.增加检察建议的刚性效力
        2.提高办案机关接受度
    (四)完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救济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6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056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6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