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7 20:51
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使得对高管人员的激励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如何依据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以及企业内部条件设计科学的组合激励模式,激励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按照制度提供的信息,在自利的内在激励下的决策行为与公司目标一致,从而提高公司业绩和价值,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焦点。 本研究从人性假设理论与心理契约理论入手,在现有文献研究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式需求的概念并进行了特征剖析。开发了具有良好信度与效度的测量题项,并基于上市公司调查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实证结果识别了复式需求的维度架构,提出了复式需求维度模型。研究进一步根据熵权法、离差最大化的原理进行复式需求维度的重要度的集成计算及重要度排序。研究表明,满足生存需求依然是目前高管人员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因之一,高管人员同时也追求与职位相适应的管理权力、良好的职业声誉以及能力提升、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职业阶层的归属感。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各种需求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融合的。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确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前提假设与约束条件,基于复式需求多角度构建组合激励模型。构建了基于薪酬、显性控制权与隐性控制权的高管人员组...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3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本章小结
2 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2.1 人力资本理论与高管激励
2.2 公司治理理论与高管激励
2.2.1 交易费用理论与高管激励
2.2.2 产权理论与高管激励
2.2.3 代理理论与高管激励
2.2.4 企业家理论与高管激励
2.2.5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高管激励
2.3 管理激励理论与高管激励
2.3.1 内容型激励理论与高管激励
2.3.2 过程型激励理论与高管激励
2.4 锦标赛理论与高管激励
2.5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激励的实证研究综述
2.6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激励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2.7 本章小结
3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复式需求研究
3.1 复式需求的概念与特点
3.1.1 复式需求的概念界定
3.1.2 复式需求的特征剖析
3.2 复式需求维度模型
3.2.1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异质性分析
3.2.2 复式需求维度的探测性因子分析
3.2.3 复式需求维度模型的构建
3.3 复式需求维度的重要度评价
3.3.1 熵权法原理
3.3.2 多属性离差最大化原理
3.3.3 数据计算步骤及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模型研究
4.1 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委托—代理机理分析
4.1.1 传统激励理论的基本框架
4.1.2 信息对称的委托-代理激励机理分析
4.1.3 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激励机理分析
4.2 股东与高管人员的激励—努力博弈分析
4.2.1 股东与高管人员的激励—努力静态博弈分析
4.2.2 股东与高管人员的激励—努力动态博弈分析
4.3 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委托—代理优化模型
4.3.1 基于股东监督的优化模型
4.3.2 薪酬与控制权组合激励的一般模型
4.3.3 基于薪酬与控制权的组合激励优化模型
4.4 基于创新激励政策的组合激励模型
4.4.1 基于创新激励政策的组合激励模型
4.4.2 基于创新激励政策的高管人员组合激励设计
4.5 基于复式需求的同步组合激励模型
4.5.1 基于复式需求的激励方式
4.5.2 基于复式需求的同步组合激励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评价与对策研究
5.1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测度
5.1.1 组合激励的界定
5.1.2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测度指标
5.2 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现状的统计分析
5.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5.2.2 高管激励行业差异的描述性统计
5.2.3 高管激励与绩效相关性的回归分析
5.3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对策研究
5.3.1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设计原则
5.3.2 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模式选择
5.3.3 相关政策与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43778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3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本章小结
2 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2.1 人力资本理论与高管激励
2.2 公司治理理论与高管激励
2.2.1 交易费用理论与高管激励
2.2.2 产权理论与高管激励
2.2.3 代理理论与高管激励
2.2.4 企业家理论与高管激励
2.2.5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高管激励
2.3 管理激励理论与高管激励
2.3.1 内容型激励理论与高管激励
2.3.2 过程型激励理论与高管激励
2.4 锦标赛理论与高管激励
2.5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激励的实证研究综述
2.6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激励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2.7 本章小结
3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复式需求研究
3.1 复式需求的概念与特点
3.1.1 复式需求的概念界定
3.1.2 复式需求的特征剖析
3.2 复式需求维度模型
3.2.1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异质性分析
3.2.2 复式需求维度的探测性因子分析
3.2.3 复式需求维度模型的构建
3.3 复式需求维度的重要度评价
3.3.1 熵权法原理
3.3.2 多属性离差最大化原理
3.3.3 数据计算步骤及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模型研究
4.1 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委托—代理机理分析
4.1.1 传统激励理论的基本框架
4.1.2 信息对称的委托-代理激励机理分析
4.1.3 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激励机理分析
4.2 股东与高管人员的激励—努力博弈分析
4.2.1 股东与高管人员的激励—努力静态博弈分析
4.2.2 股东与高管人员的激励—努力动态博弈分析
4.3 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委托—代理优化模型
4.3.1 基于股东监督的优化模型
4.3.2 薪酬与控制权组合激励的一般模型
4.3.3 基于薪酬与控制权的组合激励优化模型
4.4 基于创新激励政策的组合激励模型
4.4.1 基于创新激励政策的组合激励模型
4.4.2 基于创新激励政策的高管人员组合激励设计
4.5 基于复式需求的同步组合激励模型
4.5.1 基于复式需求的激励方式
4.5.2 基于复式需求的同步组合激励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评价与对策研究
5.1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测度
5.1.1 组合激励的界定
5.1.2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测度指标
5.2 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现状的统计分析
5.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5.2.2 高管激励行业差异的描述性统计
5.2.3 高管激励与绩效相关性的回归分析
5.3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对策研究
5.3.1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设计原则
5.3.2 高管人员组合激励的模式选择
5.3.3 相关政策与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43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404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