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与阻力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事实
发布时间:2025-07-03 05:24
本文从历史演变视角对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革阻力作了系统梳理和点评。研究发现,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初创期、暂停冻结期、恢复重建期、筹资模式调整和缴费激励机制建设期以及新的改革探索期等五个时期,虽然历次改革的重点在不断变化,先后聚焦于对统筹层次、覆盖面、账户结构以及政策统一性等养老参数的调整,但目标始终没有偏离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财政可持续性和养老福利分配的公平性。当前,面对老龄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对外开放扩大化等诸多因素交互冲击的复杂环境,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并轨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养老政策、延迟退休以及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上。历史经验表明,要减轻改革阻力,就得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新办法加补贴"的策略,真正做到公平、有效地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改革历史
(一) 初创期的改革 (1951—1965年)
(二) 暂停冻结期的改革 (1966—1976年)
(三) 恢复重建期的改革 (1977—1990年)
(四) 筹资模式调整和缴费激励机制建设期的改革 (1991—2005年)
(五) 新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探索期 (2006年至今)
三、当前改革的背景
(一)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财政压力
(二) 市场化改革与劳动力流动
(三) 城镇化与城乡差距
(四) 全球化与国外养老改革实践冲击
1.全球化。
2.国外养老改革实践冲击。
四、改革面临的问题与阻力
(一) 改革面临的问题
(二) 改革阻力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编号:4055839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改革历史
(一) 初创期的改革 (1951—1965年)
(二) 暂停冻结期的改革 (1966—1976年)
(三) 恢复重建期的改革 (1977—1990年)
(四) 筹资模式调整和缴费激励机制建设期的改革 (1991—2005年)
(五) 新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探索期 (2006年至今)
三、当前改革的背景
(一)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财政压力
(二) 市场化改革与劳动力流动
(三) 城镇化与城乡差距
(四) 全球化与国外养老改革实践冲击
1.全球化。
2.国外养老改革实践冲击。
四、改革面临的问题与阻力
(一) 改革面临的问题
(二) 改革阻力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编号:4055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4055839.html
上一篇:中国城镇企业“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水平协调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