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xR相互作用蛋白鉴定及对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6 16:53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又称维生素C(VC),存在于大多数植物绿色组织中,是植物体重要的氧化还原剂,在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响应下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过量表达AtOxR基因与ROS的清除和AsA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该基因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的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蛋白水平深入探讨该基因对植物体内AsA水平的影响,为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探讨了 AtOxR与光形态建成因子COP9复合体AtCSN5B亚基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植物体内AsA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体内的AsA含量在光照条件下增加,而在黑暗条件下降低。AtOxR基因在光照条件下被强烈诱导表达,在黑暗条件下被抑制表达。相反,AtCSN5B基因受光照条件抑制表达,在黑暗条件下被诱导表达。通过酵母双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和体外Pull-down实验研究表明AtOxR与AtCSN5B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AtOxR基因过量表达AtOxR-OE、AtOxR基因突变体atoxr、AtCSN5B基因突变体atcsn5b及野生型拟南...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活性氧
1.2.1 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
1.2.2 植物体损伤产生活性氧的清除机制
1.3 抗坏血酸的研究进展
1.3.1 抗坏血酸的合成与代谢
1.3.2 光对植物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1.4 AtOxR基因研究进展
1.5 COP9信号复合体
1.5.1 COP9信号复合体的功能
1.5.2 CSN5的结构与功能
1.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质粒、菌株与载体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培养基配置
2.2.2 光周期测定野生型拟南芥AsA含量材料准备
2.2.3 植物总RNA提取
2.2.4 荧光定量PCR
2.2.5 载体构建
2.2.6 农杆菌渗透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
2.2.7 酵母共转化
2.2.8 体外Pull-down实验
2.2.9 植物总蛋白提取
2.2.10 蛋白含量测定
2.2.11 Western Blot测定
2.2.12 基因枪轰击法
2.2.13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拟南芥AtOxR及AtCSN5B基因与光周期相关性的研究
3.1.1 光周期对野生型拟南芥AsA含量的影响
3.1.2 拟南芥AtOxR、AtCSN5B基因与光周期应答分析
3.1.3 小结
3.2 拟南芥AtOxR与AtCSN5B蛋白相互作用验证分析
3.2.1 AtOxR与AtCSN5B共转化酵母验证
3.2.2 BiFC验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3.2.3 体外Pull-down验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3.2.4 小结
3.3 AtOxR基因对拟南芥AsA含量的影响
3.3.1 拟南芥AtOxR基因突变体鉴定
3.3.2 拟南芥AtOxR基因与AtCSN5B基因对H2O2胁迫的应答分析
3.3.3 拟南芥AtOxR基因与AtCSN5B基因对NaCl胁迫的应答分析
3.3.4 AtOxR基因对光调控下植物体内AsA含量的影响
3.3.5 小结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56071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活性氧
1.2.1 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
1.2.2 植物体损伤产生活性氧的清除机制
1.3 抗坏血酸的研究进展
1.3.1 抗坏血酸的合成与代谢
1.3.2 光对植物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1.4 AtOxR基因研究进展
1.5 COP9信号复合体
1.5.1 COP9信号复合体的功能
1.5.2 CSN5的结构与功能
1.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质粒、菌株与载体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培养基配置
2.2.2 光周期测定野生型拟南芥AsA含量材料准备
2.2.3 植物总RNA提取
2.2.4 荧光定量PCR
2.2.5 载体构建
2.2.6 农杆菌渗透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
2.2.7 酵母共转化
2.2.8 体外Pull-down实验
2.2.9 植物总蛋白提取
2.2.10 蛋白含量测定
2.2.11 Western Blot测定
2.2.12 基因枪轰击法
2.2.13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拟南芥AtOxR及AtCSN5B基因与光周期相关性的研究
3.1.1 光周期对野生型拟南芥AsA含量的影响
3.1.2 拟南芥AtOxR、AtCSN5B基因与光周期应答分析
3.1.3 小结
3.2 拟南芥AtOxR与AtCSN5B蛋白相互作用验证分析
3.2.1 AtOxR与AtCSN5B共转化酵母验证
3.2.2 BiFC验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3.2.3 体外Pull-down验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3.2.4 小结
3.3 AtOxR基因对拟南芥AsA含量的影响
3.3.1 拟南芥AtOxR基因突变体鉴定
3.3.2 拟南芥AtOxR基因与AtCSN5B基因对H2O2胁迫的应答分析
3.3.3 拟南芥AtOxR基因与AtCSN5B基因对NaCl胁迫的应答分析
3.3.4 AtOxR基因对光调控下植物体内AsA含量的影响
3.3.5 小结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56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405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