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市场化债转股在企业破产重整中的应用研究 ——以重庆钢铁为例

发布时间:2025-05-01 08:36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内诸多企业都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债务风险上升的困境。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并将“去杠杆”作为重点部署任务,紧接着,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指导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此时,市场化债转股也能为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目标的实现助上一臂之力。在此背景下,面临严重财务困境的重庆钢铁在整个钢铁行业内率先将市场化债转股应用到企业“特别重大且无先例”的破产重整当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重庆钢铁为案例对象,研究市场化债转股是如何应用到企业破产重整中的。首先,梳理与破产重整和债转股相关的文献、概念及理论。其次,在对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的应用背景进行了解后,深入分析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的应用动因、应用方案、应用效益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从应用动因来看,是从企业的财务表现出发,在行业、政策及社会影响下的选择;从应用方案来看,方案的制定和设计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且充分体现出市场化的特征;从应用效益来看,给重庆钢铁带来了比较显著的市场效益、财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破产重整相关概念
        2.1.2 债转股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破产重整理论基础
        2.2.2 债转股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的应用背景
    3.1 行业背景
        3.1.1 行业进入周期性低谷阶段
        3.1.2 行业债务风险不断增大
    3.2 政策背景
        3.2.1 供给侧改革深入进行
        3.2.2 市场化债转股逐步推进
    3.3 重庆钢铁基本概况
        3.3.1 重庆钢铁面临财务困境
        3.3.2 重庆钢铁寻求自救方案
        3.3.3 重庆钢铁重整进度简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的应用分析
    4.1 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的应用动因分析
        4.1.1 改善亏损情况,重塑市场形象
        4.1.2 降低资产负债率,契合行业去杠杆需求
        4.1.3 践行社会责任,稳定社会秩序
    4.2 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的应用方案分析
        4.2.1 参与主体分析
        4.2.2 方案流程分析
        4.2.3 相关者利益分析
    4.3 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的应用效益分析
        4.3.1 市场效益分析
        4.3.2 财务指标法下的财务效益分析
        4.3.3 因子分析法下的财务效益分析
        4.3.4 经济增加值法下的财务效益分析
        4.3.5 社会效益分析
    4.4 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4.1 交易模式存在“明股实债”的成分
        4.4.2 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参与治理程度低
        4.4.3 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渠道较单一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5.1 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应用带来的启示
        5.1.1 选择恰当的方案摆脱困境
        5.1.2 方案设计需平衡各方利益
        5.1.3 基于实际情况再进行转股
        5.1.4 债转股实施应充分市场化
    5.2 市场化债转股在重庆钢铁破产重整中应用的优化建议
        5.2.1 避免“明股实债”的转股方式
        5.2.2 加强对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权利的保护
        5.2.3 完善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渠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4041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4041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